道中杂兴五首(其五)

长亭连短亭,只堠复双堠。

居然送行客,历历记奔走。

十里同五里,先后无好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漫长道路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旅途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首句“长亭连短亭”,以“长”与“短”相对比,形象地展现了道路的绵延不绝,仿佛无尽的长亭连接着更短的亭子,暗示了旅途的遥远与艰辛。接着,“只堠复双堠”中的“堠”指的是古代用来计里的土堆或石碑,这里用“只堠”与“双堠”的交替出现,不仅强调了路途的漫长,也暗示了诗人行进过程中的孤独与寂寞。

“居然送行客,历历记奔走”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行动状态。他作为行客,在这条路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每一步都清晰可辨,仿佛在记录着他的奔波与劳碌。这种历历在目的描述,既表现了旅途的单调与疲惫,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和深刻体悟。

接下来的“十里同五里,先后无好丑”进一步深化了对旅途的描写。十里与五里的距离虽有差异,但在行进中并无优劣之分,这或许是对人生旅途的一种隐喻:无论路程的远近,经历的过程都是平等且充满挑战的。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不论面对多大的困难或挑战,都应该保持平和与坚韧的心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旅途画面,通过对沿途景物和自身感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独特感悟,以及在长途跋涉中所展现出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64)

刘一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号:太简居士
  •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078~1160

相关古诗词

识舟亭一首

渺渺归帆江北渚,脉脉相望那得语。

舟中贾客婵娟女,朝乐潇湘暮荆楚。

我欲招之问计然,浮名唾去如飘烟。

买鱼沽酒啸俦侣,槌鼓弄笛凋残年。

形式: 古风

过新开湖呈无言兄御史

整整斜斜村舍居,十十五五沙中凫。

潜鱼钓影水深浅,高柳着行烟有无。

天阔云低过平楚,已觉淮音近吴语。

淮南米贱好留侬,正恐不归心更苦。

形式: 古风

腰镰一首

腰镰行稻区,引挽亲刈熟。

黄云卧千顷,弥望极平陆。

潦水秋未收,褰裳听满足。

为士复兼农,自身仍当仆。

书年贺丰稔,天事诚委曲。

辛苦岂敢辞,幸此卒岁蓄。

归来妻孥笑,风日缁面目。

未觉城市胜,生理系斗斛。

少年事笔耕,初不辨穜稑。

读书舌本燥,得食仅半菽。

人言清有馀,自哂瘦如竹。

虚名真画饼,逸景等转烛。

今我更百态,渐已不讳俗。

杯水重万言,囊钱踰满腹。

却嗤祖士少,未免怀愧恧。

客来讵相访,底用身障簏。

形式: 古风

无言兄以银壶作粥糜颇极其妙舟居夜饥顷刻可办戏作此诗

少年爱酒不废沽,滑稽鸱夷每随车。

春禽似是知我意,日日劝我提葫芦。

侵寻老境筋力异,宿昔百嗜今一无。

羁穷未免走四方,是口时赖薄粥糊。

怜君巧作此瓢壶,善为口计真不疏。

上盖下丰腹胍?,空洞可置升米馀。

釜汤外沸如隔膜,气塞不作声卢胡。

须臾已复成淖糜,匀滑不减倾醍醐。

篷窗夜饥急星火,咄嗟而办功可书。

山僧歙钵未足诧,考父古鼎非时须。

我闻壶中有高隐,日月或类蓬莱居。

神仙有无事恍惚,山泽形貌常多臞。

不如一饱睡清熟,个中便是真华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