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叶继武秋官墨竹

秋台仙郎美如玉,筼筜旧种金溪曲。

密疑晓雨暗湘皋,乱与春云散淇澳。

迩来阊阖逞琅玕,粉署凝碧涵秋寒。

朝回爱此半窗绿,何必江南千万竿。

翔鸾翥凤舞旌节,一榻清风无暑热。

坐久飒然尘虑消,吟成顿觉襟怀洁。

我家潭边万玉林,别来霄汉岁华深。

披图展玩动遥思,与子岁寒同此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陈桭所作,名为《题叶继武秋官墨竹》。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墨竹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的美丽景象。

首先,诗的开头“秋台仙郎美如玉,筼筜旧种金溪曲”,以“秋台仙郎”比喻墨竹的高雅脱俗,如同美玉一般,而“筼筜旧种金溪曲”则描绘了竹子生长在金溪弯曲处的情景,既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生长状态,也暗示了其生长环境的优美。

接着,“密疑晓雨暗湘皋,乱与春云散淇澳”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竹林的茂密与晨雨的朦胧、春云的轻盈相映衬,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这里不仅描绘了竹林的自然景观,也隐含了作者对竹子坚韧不拔、随遇而安品格的赞美。

“迩来阊阖逞琅玕,粉署凝碧涵秋寒”两句,进一步描述了竹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尤其是秋季的景象。竹林在秋日里呈现出一片碧绿,仿佛是秋天的使者,传递着凉爽的气息。这里的“粉署”可能是指竹林中的竹笋,形象地描绘了竹子从幼小到成熟的生长过程。

接下来,“朝回爱此半窗绿,何必江南千万竿”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认为即使是在北方也能欣赏到竹子的美丽,不必非去江南才能见到千竿之竹。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竹子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普遍追求。

最后,“翔鸾翥凤舞旌节,一榻清风无暑热”两句,通过想象中的祥瑞之鸟飞翔于竹林之上,象征着竹子的高洁与吉祥。同时,描绘了一幅在竹林中乘凉、享受清风的画面,突出了竹子带来的清凉与舒适感。

“坐久飒然尘虑消,吟成顿觉襟怀洁”两句,表达了长时间沉浸在竹林美景中的感受,心灵得到了净化,思绪变得清晰。这不仅是对竹子自然美的赞叹,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

“我家潭边万玉林,别来霄汉岁华深”两句,回忆起自己家乡的竹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霄汉”这一词汇,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深远。

“披图展玩动遥思,与子岁寒同此心”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表达了诗人通过观赏墨竹图,引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与友人共同面对困难、坚守友谊的心愿。这不仅是对竹子品格的赞美,也是对友情和亲情的深情呼唤。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墨竹的描绘,展现了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友情、亲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34)

陈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敬亭山

宣城城北际,雄峙敬亭山。

鸟度空濛外,云飞紫翠间。

古祠临洞壑,幽磴入松关。

李谢当年趣,悠悠不可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过李白墓

自骑鲸背上星辰,骨葬青山谢宅邻。

常有游人打碑刻,时来野叟荐溪蘋。

荒祠林下栖精爽,遗韵人间泣鬼神。

欲为脩垣禁樵牧,殷勤停节语乡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乔公故址

败垣荒径草茸茸,云是乔公旧日踪。

惟有双溪环碧玉,犹疑二女照清容。

镜台夜掩凄凉月,眉黛春横远近峰。

回首吴宫亦如此,何须吊古恨重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诗崖漱玉

诗客留题不记名,模糊古刻读难成。

阴阴崖石封苔色,滴滴溪泉作雨声。

山月照来珠散乱,林风吹度玉琮琤。

望中便觉清人思,何必临流一濯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