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

已过方山了,横山更绝奇。

争高一尖喜,妒逸众青追。

万马头惊拶,千旗脚恣吹。

娟峰恰三五,隔柳尚参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已经过了方山,横山更是奇特无比。
它们争相挺立,最高的尖峰引得众山嫉妒,争相追逐。
仿佛万匹奔马的头颅在拥挤中碰撞,无数旗帜的脚边尽情飘扬。
秀美的山峰排列如同三五之数,隔着柳树还能看到它们高低错落的样子。

注释

已过:已经越过。
方山:地名,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山。
更:更加。
绝奇:非常奇特。
争高:争着向高处生长。
一尖:最高的尖峰。
喜:欢喜,形容山峰的形态引人喜爱。
妒逸:嫉妒超群。
万马头:比喻众多山峰密集如马群。
惊拶:形容拥挤碰撞。
千旗脚:比喻众多旗帜随风飘动。
恣吹:任意飘扬。
娟峰:秀美的山峰。
恰三五:恰好是三五个。
隔柳:隔着柳树。
参差:高低不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山景画卷。"已过方山了,横山更绝奇"表明诗人已经游历过平坦的方山之后,再次遇见更加险峻奇特的横山。这两句设定了全诗的意境和情调,显示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探索精神。

"争高一尖喜,妒逸众青追"则展现了山峰之间竞相争高的壮丽景象,以及诗人对这类景致的欣赏之情。这里的"尖"指的是山峰的尖锐,而"妒"字用得十分精妙,形容山峰之间仿佛有了一种嫉妒心态,每一个山峰都在争夺那份最为高峻的位置。

"万马头惊拶,千旗脚恣吹"这两句则通过对比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物相结合。"万马头"和"千旗脚"都是军队出征时的情景,而这里却用来形容山势之雄伟,以及风在山间穿梭、旗帜随风飘扬的生动画面。

最后,"娟峰恰三五,隔柳尚参差"则描绘了一种柔和而又不失层次感的景象。"娟峰"指的是那些优美的山峰,它们排列得恰似数字三三两两,而"隔柳尚参差"则表达了即便是在这些山峰之间,也能隐约看到一些参差不齐的景色,通过树木的遮挡,一切都显得既自然又富有变化。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开阔,每一句都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热爱,以及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横山塔

相识横山塔,于今十五年。

孤标立绝顶,秃影照清川。

寂寞无香火,将迎几舫船。

吾衰岂重过,珍重塔中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樱桃

樱桃一雨半彫零,更与黄鹂翠羽争。

计会小风留紫脆,殷勤落日弄红明。

摘来珠颗光如湿,走下金盘不待倾。

天上荐新旧分赐,儿童犹解忆寅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潮阳海岸望海

动地惊风起海陬,为人吹散两眉愁。

身行岛北新春后,眼到天南最尽头。

众水更来何处著,千峰赴此却回休。

客间供给能消底,万顷烟波一白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醉吟二首(其二)

三春草草眼中过,未抵三冬乐事多。

烛焰双丫红再合,酒花半蕾碧千波。

孤寒霜月侬相似,跌宕雪风谁奈何。

道是闲人没勋绩,一枝樵斧一渔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