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高濂的《蕙兰芳引·兰》描绘了一种清雅脱俗的兰花形象。"绮石幽香"四字,以瑰丽的石头衬托兰花的香气,展现出其独特韵味。兰花选择在春天的红紫花海中保持自我,不接受世俗的颜色,象征着其高洁的品性。"露滋风泛",通过自然环境的描绘,强调兰花的坚韧与自在,即使在湘江楚泽这样的偏远之地也能悠然生长。
"静几明窗,云林卷册",则将兰花置于文人书斋的环境中,暗示其与君子的契合,以及与书香相伴的宁静生活。兰花的品质被比喻为君子的同心,而美人羞于献媚,表明其孤芳自赏的特性。"琴声"和"骚客"的引用,进一步强化了兰花的隐逸和高雅。
"结好菖蒲,偏嫌荆棘",表达兰花与菖蒲的亲近,远离尘世的纷扰,对于荆棘的嫌弃则象征着对世俗权势的排斥。最后,诗人承诺要精心呵护这株兰花,让它在萧斋中茁壮成长,寓意着对兰花的珍视和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赞美了兰花的高洁品格和独立精神,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