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犀花(其二)

招隐谁招到碧岩,自嫌黄绶映青衫。

月光童子分根柢,金粟如来混圣凡。

胜赏莫辞空百盏,丽酬不记达千函。

竦身便脱尘埃去,径上清虚谢辔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碧岩之中的生活与心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对世俗的超脱。首句“招隐谁招到碧岩”,以疑问的形式引出主题,暗示了隐士并非被动地被招引至山林,而是主动寻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接着,“自嫌黄绶映青衫”一句,通过对比官服(黄绶)与隐士服饰(青衫),表达了对官场束缚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月光童子分根柢,金粟如来混圣凡”两句,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月光童子象征着自然界的纯净与神秘,与之分享根柢,意味着与自然界的深度连接;金粟如来则代表了佛教中的神圣与智慧,与圣凡混同,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平等观的追求。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隐士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体现了其精神世界的高远与深邃。

“胜赏莫辞空百盏,丽酬不记达千函”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珍惜,即使是在隐居生活中,也能享受美酒佳肴,与朋友畅谈,不计名利得失。这种态度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与豁达。

最后,“竦身便脱尘埃去,径上清虚谢辔衔”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超越。通过“竦身”这一动作,形象地展现了隐士从尘世中解脱出来,直接走向了精神的清虚境界,拒绝了物质与权力的羁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场景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精神世界和世俗生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与精神超越的向往与追求,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审美价值。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木犀花(其三)

秋风吹梦绕千岩,偷看天宫云锦衫。

色尚红黄定崔李,花从开谢识荆凡。

试教月老排芳谱,更听仙童诵玉函。

剩有辟寒金粟树,丁宁栖鸟莫教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耜岩连和六首予与汪子新亦各再和二首(其二)

风韵孤高百尺岩,敝袍争得似荷衫。

久知郤氏声名远,自愧宾王骨相凡。

閒捣香涎供玉杵,戏题綵帖拂尘函。

醉来为问姮娥信,更倩鱼传与雁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秋晚杂兴

白藕花残暑气收,凭高更欲上层楼。

蒹葭淅沥水天晚,禾黍高低风雨秋。

鸡瓮豕零更佐使,狗屠狐叫或王侯。

世间万事祇如许,莫把閒愁枉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以书院课治事留杭十日竟为小吏所阻

倦看世态变凉炎,老觉诗书味更严。

与世不谐多枘凿,谋生甚拙欠齑盐。

抟风肯羡鹍鹏化,署纸偏憎雁鹜钳。

从使小儿轻我辈,只今归去问陶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