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与对自然景色变迁的感慨。首句“危楼曾共倚阑干”,以“危楼”点出所处之地之高,与“倚阑干”相呼应,营造出一种登高远眺的情境。接着,“杨柳春风分外寒”一句,通过“杨柳”和“春风”这两个意象,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凄凉或哀愁,因为“分外寒”三字,将春日的温暖与诗人的情感联系起来,形成鲜明对比。
“今日登临虚怅望”是全诗情感的转折点,诗人从回忆中回到现实,面对眼前的景致,心中涌起的是空虚与怅惘。最后一句“青山争似去年看”,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这里的“青山”既是眼前真实的山峦,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寄托。与“去年看”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无情与变化的必然,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