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王钧的《砧声》描绘了一幅秋夜静思的画面。首句“何事惊残梦”,以疑问开篇,引发读者对深夜砧声为何打扰梦境的好奇。接着,“寒砧处处悲”点出砧声的来源,寒意与哀愁交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孤村霜落后”进一步描绘场景,村庄在秋霜之后显得更加寂静和孤独,砧声在此时回荡,更显寂寥。而“深院月明时”则通过明亮的月光,强化了夜晚的静谧,砧声与月色共同构成了一幅凄美的画面。
“响细疑无力,声停若有思”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砧声的断断续续,仿佛带着无尽的思绪和力量的消逝。最后一句“可怜凄楚调,不遣玉关知”,表达了诗人对砧声中蕴含的离别之苦和远方征人的同情,却无法传达到边关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砧声为线索,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传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人间离别的哀愁,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情感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