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夜放舟之澎湖

剪剪寒风雪浪平,迢迢良夜泛舟轻。

一钩新月随帆转,万点众星印水明。

远岫重遮烟色暗,纤云四捲海波清。

前程杳霭知何处,红日东升已到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澎湖放舟时所见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美丽与宁静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剪剪寒风雪浪平”,开篇即以“剪剪”形容寒风之轻柔,与“雪浪平”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接着,“迢迢良夜泛舟轻”一句,通过“迢迢”和“良夜”强调了夜晚的悠长与宁静,而“泛舟轻”则描绘出舟行水面的轻盈与自在。

“一钩新月随帆转,万点众星印水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景的美丽。新月如钩,随着船帆轻轻转动,而满天繁星倒映在平静的海面上,如同镶嵌在水中的宝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远岫重遮烟色暗,纤云四捲海波清”描绘了远处山峦被浓雾覆盖,显得朦胧而神秘,而天空中轻薄的云朵则被卷起,使得海面更加清澈透明。这种对比,既突出了自然界的多变与丰富,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最后,“前程杳霭知何处,红日东升已到城”两句,以日出为线索,引出对未来的遐想。诗人站在船头,面对未知的旅程,心中既有期待也有迷茫,但随着红日的升起,仿佛一切未知都变得清晰起来,旅程的终点也逐渐显现。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24)

乌竹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文石书院

云根结就已多年,质染烟霞早得天。

出涧虹霓精气聚,沈渊珊网宝辉连。

移来席上原生色,产在海滨妙自然。

肇锡嘉名文运启,澎瀛钟毓遇前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澎湖厅

满目积沙日影西,周围众岭势高低。

三春花柳寻踪杳,一树云烟与屋齐。

连月风声鸣北牖,终年潮信涨前溪。

迢遥堤岸环如堵,署冷心清絮著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到妈宫新城

书剑飘零日色低,妈宫风景对如迷。

空濛渔艇争波泛,料峭人家倚岸栖。

岁月推移芳草歇,烟花冷落白鸠啼。

归来指引边城路,满地荒墟半蒺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到观音亭

梵宇经楼面吼门,红城西屿络包分。

映阶昙影临风舞,绕洞潮音坐月闻。

钟响万家惊夜梦,舟凌千顷渡慈云。

浮萍孤客登仙界,应净凡心一念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