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公以惜抱文稿卷子属题为其师马通伯故物

我昔勘书官学曹,桐城一老同昏朝。

澹怀万事不挂眼,心维口诵惟方姚。

精诚所结好所聚,阅肆妙迹逢灵皋。

朱书平点柳州集,辨析雅郑严秋毫。

惜抱遗文旧所得,酒酣出示珍球刀。

行草宕逸味隽永,题品妙称安吴包。

座间凫翁最倾倒,书后博引何滔滔。

春明燕饮事在眼,家居撞坏群儿跳。

抱润先生亦宿草,长物散失寒烟飘。

醰醰至味沁肺腑,坠欢隔世难重遭。

斯文一脉有冥契,纵极天椓终难消。

沉渊连璧复照眼,如水收覆魂相招。

去年旧京觏袁子,摩挲柳集真久要。

君复徵题姚手迹,拓本远致千琼瑶。

桐城后劲两君属,弥天风雨闻嘐嘐。

我落穷边岁月久,所思不见徒心劳。

何时传观得合并,光宣旧梦回寒宵。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期的陈曾寿所作,名为《木公以惜抱文稿卷子属题为其师马通伯故物》。诗中表达了对已故老师马通伯的深切怀念以及对马通伯所珍藏的惜抱文稿卷子的感慨。

诗的开篇描述了诗人与已故老师共同度过的时光,以及老师对学问的专注和对书籍的热爱。接着,诗人回忆起老师珍藏的惜抱文稿卷子,对其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包括朱红色的书法、对柳宗元作品的精辟分析、以及卷子上行草书写的逸趣横生。诗人对这些珍贵文献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诗中还提到了与老师交往中的其他细节,如春明燕饮的欢乐时光、老师的弟子们对老师作品的倾倒之情,以及老师去世后,其遗物的散失和环境的变迁。诗人通过这些描写,展现了对老师深厚的情感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未来能够再次见到这些珍贵文献的愿望,以及对老师精神遗产的传承和延续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了对老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收录诗词(1192)

陈曾寿(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 字:仁先
  • 号:耐寂
  • 籍贯: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
  • 生卒年:1878~1949

相关古诗词

伯夔以所藏惜抱典试鲁湘日记册属题

我昔戏言古人所欲见,当代莫先惜抱翁。

行如望溪加蕴藉,文追永叔仍淹通。

标宗论学本末具,显晦与世关污隆。

觥觥笥河李元礼,万派吐纳皆朝宗。

少年相逢盛意气,追逐上下如云龙。

袁陈朱王并豪俊,辛陈异帜归牢笼。

江山跌宕照千古,四时气备谁能同。

嗟予不学空仰止,蚁蛭何自希高踪。

惟君怀贤乃过我,宝贵尺札逾苍琮。

輶轩所指被时雨,南钱北孔双钟镛。

曹溪一滴汇沧海,继起百辈成流风。

湘乡表章炳日月,柈湖持论隘未公。

吾子私淑深入室,绝境自辟天难穷。

吁蹉古人不可见,安得与子岁晚婉娈长相从。

形式: 古风

淹留

三年冰雪此淹留,未识春风已入秋。

浓笑有花多僻异,高鸣无鸟只啁啾。

致身砺石谁羊鼻,入梦精魂感马周。

际遇由来关运会,深恩惆怅若为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夏日即事

低檐暂歇雨淙淙,喜曝衣乾语鹊双。

小落伊威妨倦枕,斜飞野马界晴窗。

生涯曲几残经卷,食籍寒菹老瓦缸。

无用寻山参佛祖,见闻灭尽我心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松花江岸閒步同治芗

连洲芳草暗鱼红,山色家家映水窗。

万里凋颜双秃鬓,三年明眼一澄江。

曾无豪兴飞银鲙,暗有归心落远艭。

回首滔天三户尽,愁言风景似乡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