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师岩卿迁居之韵

君看行路古来难,木鸟其閒得少安。

三窟未成那用狡,一枝粗稳不须宽。

破除梦境元无国,收拾诗盟旧有坛。

秋菊春兰俱可喜,等閒乘兴一凭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和师岩卿迁居之韵》由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段成己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迁居新居的感慨与思考。

首联“君看行路古来难,木鸟其閒得少安。”以古人的行路艰难为引子,暗示迁居过程中的不易,同时也表达了在新居中得到短暂安宁的心境。这里的“木鸟”可能象征着迁徙或变化,暗含着诗人对生活变迁的深刻体悟。

颔联“三窟未成那用狡,一枝粗稳不须宽。”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他提到,即使没有完全建立稳固的生活基础,也不必过于狡猾或焦虑,因为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地方就足够了。这里“三窟”可能指代多种选择或避难所,“一枝粗稳”则强调了在当前条件下寻求满足感的重要性。

颈联“破除梦境元无国,收拾诗盟旧有坛。”揭示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反思。他认为,那些虚幻的国家梦想不过是梦境,真正的价值在于维护和珍惜身边的人际关系与精神寄托,比如“诗盟”,即诗人之间的友谊与文学交流。这里“坛”可能象征着聚会或交流的场所。

尾联“秋菊春兰俱可喜,等閒乘兴一凭阑。”以自然界的美好景象作为结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无论是秋天的菊花还是春天的兰花,都值得欣赏与喜悦。而“等閒乘兴一凭阑”则意味着诗人随时准备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无论是凭栏远眺还是简单地欣赏身边的美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迁居后生活状态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智慧。

收录诗词(260)

段成己(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段克己弟。克己中举,无意仕途,终日纵酒自娱。成己及第,授宜阳主簿。金亡,成己与兄避居龙门山(今山西河津黄河边)。克己殁后,自龙门山徙居晋宁北郭,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至元十六年卒,年八十一

  • 生卒年:1230

相关古诗词

伯和告别北迈欲得一言以资行橐惓惓之意盖不能违也病卧中殊无好怀漫以此赠

听唱离歌一再行,翩翩裘马戒晨征。

据鞍耿耿壮夫志,去国迟迟游子情。

野店人稀休奠枕,山蹊路险莫贪程。

一鞭行色西风顺,万里秋空片鹗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李公子诞日赋诗为寿

岁晚乔松益崛强,几经风雪几经霜。

鬓毛不与秋同老,名字长随菊共香。

阶下芝兰相照映,人閒岐路极微茫。

愿君参取东坡法,有病安心是药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张提举子华报政中台赋诗为饯第荒浅良愧也

庙堂遣使出分巡,抚养遗黎尚旧人。

今日不虚前日举,去时仍是到时贫。

一心耿耿公家务,两鬓萧萧客路尘。

鞭莫自君家世事,蹄涔未足到天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娄郎中秀实北上

气压元龙百尺楼,抟空雕鹗政高秋。

珥貂自属封侯相,借箸咸推决胜筹。

会计不劳谈笑了,功名未肯等閒休。

并州豪侠流风在,惭愧儒冠漫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