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云门松风阁

何处听松风,金鸡山下阁。

夜凉月照窗,冷然满幽壑。

如卧江上楼,梦觉海涛作。

疑行洞庭野,两耳钧天乐。

溪翁闻性空,妙触了无著。

野马从鼓漂,太虚自寥廓。

缅怀师友情,抚卷翻不乐。

人亡阁亦非,题诗付冥漠。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感悟。诗中“何处听松风,金鸡山下阁”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氛围,仿佛读者已置身于金鸡山下的松风阁中。接下来,“夜凉月照窗,冷然满幽壑”两句,通过夜色、月光和山谷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宁静与清冷的环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清凉之感。

“如卧江上楼,梦觉海涛作”则将读者的想象引向更广阔的天地,仿佛在江边的楼上沉睡,醒来时听见海浪拍打的声音,暗示着内心的波澜与外界的广阔相融合。接着,“疑行洞庭野,两耳钧天乐”两句,诗人似乎在想象自己穿越洞庭湖的辽阔之地,两耳所听到的是天地间和谐美妙的乐章,表达了对自然和谐与宇宙真理的向往和追求。

“溪翁闻性空,妙触了无著”中的“溪翁”可能象征着一位老僧或隐士,通过“性空”这一佛教术语,传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即一切皆空,万物无常。而“妙触了无著”则意味着在微妙的触碰中,心灵得到了解脱,不再被外物所束缚。

“野马从鼓漂,太虚自寥廓”则以“野马”(比喻游动的云气)随风飘荡,太虚(指宇宙虚空)自是辽阔无垠,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广阔与自由,以及人在其中的渺小与自在。

最后,“缅怀师友情,抚卷翻不乐。人亡阁亦非,题诗付冥漠。”表达了对逝去师友的怀念,以及面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与感慨。诗人在书卷中寻找慰藉,却难以摆脱内心的忧伤。结尾“人亡阁亦非,题诗付冥漠”,既是对逝去生命的哀悼,也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反思,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禅学思想的深刻领悟,以及对生命、宇宙、自我关系的深入思考。

收录诗词(456)

释宗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松下居偶作

我此松下居,即事良可悦。

闭户留白云,开轩放明月。

松响风急来,泉流雨初歇。

时有西斋人,相亲默无说。

形式: 古风

送僧游庐山

庐山天下奇,良游遂平素。

江帆渺何之,连峰散晴雾。

云端五老人,粲然风骨露。

青衣或来迎,木客时相遇。

夜坐松底石,天灯知几处。

忽闻岩际钟,忘却东林路。

形式: 古风

送瑄上人

扬舲下大江,江寒欲飞雪。

高帆天际遥,独雁云边没。

烟波渺何之,倏忽成楚越。

遂令白首人,年华感消歇。

形式: 古风

不羁行赠吴客

倜傥不偶世,落魄江海游。

虽来京国久,不谒公与侯。

仙人五城高,彩云十二楼。

天街看明月,一身风露秋。

翩然下扬子,棹歌发吴讴。

太湖三万顷,凫雁中沉浮。

且作拍浪儿,赤脚坐船头。

笑指阖闾墓,千古成荒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