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家更

惊风匿白日,山深路如漆。

乌店灰烬余,一二破土室。

老叟迓客坐,欲语神惨栗。

自言就木年,平头六十一。

有男己娶妇,菽水欢绕膝。

更有乳下孙,调弄慰衰疾。

昨月寇突至,仓猝生离别。

我老骨髓乾,欲逃逃不脱。

长跪乞贼怜,股悚甘嗔喝。

筛簸我稻粱,颠倒我裋褐。

一棺久待死,斧作薪柴艺。

胆裂潜吞声,贼去幸复活。

近稍集流亡,初从乱离说。

云我子恋妇,十步每九蹶。

更有襁褓儿,呱呱难舍决。

大半落贼手,残害为异物。

敢望骨肉欢,异时聚蓬荜。

但愿抚其尸,一洒眼中血。

天明叟出门,扶杖寻儿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觉罗桂芳的《乌家更》描绘了一幅战乱后山村的凄凉景象。首句“惊风匿白日,山深路如漆”以惊风蔽日和漆黑山路渲染出环境的阴暗与险恶。接下来,诗人通过“乌店灰烬余,一二破土室”展现了战争后的废墟,只剩下一两间破败的土屋。

诗中主人公是一位六十一岁的老翁,他叙述了自己在战乱中的遭遇,家人被迫分离,自己年迈体弱,只能“长跪乞贼怜”,忍受屈辱。他的生活物资被掠夺,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然而,幸运的是,在敌人离去后,他得以侥幸存活。

老翁讲述儿子因对妻子的眷恋,在逃亡中步履维艰,婴儿也无法逃脱悲惨的命运。大部分亲人落入敌手,生死未卜,他只求能在找到亲人遗骸时,表达心中的哀痛。最后,他独自出门寻找儿子的骨头,画面悲凉而感人。

整体来看,《乌家更》以老翁的亲身经历,展现了战乱给家庭带来的巨大破坏和亲情的深深挂念,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9)

觉罗桂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宋高宗中兴瑞应图

嘉应祠前遮道哭,肃王一去康王独。

太清图籍已飞灰,蜡诏还从发中读。

此时决计果收京,进垒澶渊事可成。

半夜旌旗应改色,一时将帅旧知名。

大义孤忠不见用,十三连战真堪痛。

灵武原同拥戴功,赤符翻借丹青重。

萧郎画笔最称工,祇向凉堂洒墨浓。

可解狂呼图铁象,那能痛饮绘黄龙。

伤心句践兴亡地,花月茫茫天亦醉。

郡壁才题誓愿诗,学宫已换忘仇字。

中原狐兔尽何难,长弓大箭空据鞍。

一鞭快渡夸冰合,半臂遥传任雪寒。

云暗旧都不识路,黄袍梦醒浮江去。

难为阿母祝棋心。苦恋前身射潮处。

湖山如画已模糊,粉本偷传北地无。

可惜茴香无瑞应,空教拾得中兴书。

形式: 古风

对酒

对酒不能饮,尊前唤奈何。

眼中英物少,青史故人多。

肝胆向谁沥,江河有逝波。

身留一剑在,中夜手摩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塞原极目

晓风忽已肃,匹马寒垣深。

石乱泉声咽,山多野气沈。

边沙埋短草,秋雨暗长林。

见猎不能喜,渐非年少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恭和御制观海元韵

东海渺无际,空濛接九旻。

层楼吞灏气,大地绝苍垠。

浪稳蛟龙静,航通玉帛陈。

纳川情并效,向若轨堪循。

嘘蜃还成市,翔乌不待晨。

沙明潮应月,苔润石知春。

已息阳侯阵,谁扶飓母轮。

蓬莱真咫尺,岛屿一微尘。

鹏路盘青霭,鳌峰耸碧珣。

荡空云鹤影,泛棹斗牛津。

作赋曾工木,求丹欲笑秦。

披图书是玉,放眼界为银。

鲽献能怀德,鲛输已化嚣。

边铺霞锦烂,面拭镜光新。

旋吉依秋节,流观仰帝巡。

添筹颂黄屋,万象尽含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