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衰草茫茫古塞平,昔人曾此筑长城。
西风吹卷胡尘起,吹入中原损汉兵。
这首明代诗人史鉴的《塞下曲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边塞荒凉且充满战争气息的画面。首句"衰草茫茫古塞平",通过描绘广袤的衰草和古老的边塞,渲染出一种苍茫而寂寥的氛围,暗示了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痕迹。
第二句"昔人曾此筑长城",点出了长城的历史背景,它不仅是军事防御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见证。诗人提及长城,让人联想到古代戍边将士的英勇与艰辛。
接下来两句"西风吹卷胡尘起,吹入中原损汉兵",运用了典型的边塞诗手法,通过"西风"和"胡尘"的形象,展现了边疆战事的激烈。"胡尘起"象征敌人的侵扰,"损汉兵"则表达了战争对汉军造成的损失,透露出诗人对战事的关注和对士兵命运的同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边塞的壮丽景色和战争的残酷现实,寓含着对历史的沉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不详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草浅花娇溪水新,东风酿作野亭春。
相思明日重来此,只见花枝不见人。
水绕青山去复回,有时浮送落花来。
东风吹乱垂杨柳,欲倩游人为解开。
鸭群呼去水云空,香滴荭花露气浓。
僧寺茫茫看不见,暮烟生处忽闻钟。
竹径阴阴厚绿苔,荜门长日未曾开。
春风是处皆花柳,那得閒心去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