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其四)杨柳枝

县依陶令想嫌迂,营伴将军即大粗。

此日与君除万恨,数篇风调更应无。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押[虞]韵

翻译

我想象着陶令县令可能会觉得这里过于偏远,而将军的营地则显得粗犷不羁。
今天能和你一起消除万般愁绪,相信我的几篇文章也能增添几分风雅的格调。

注释

县依陶令:陶令:指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他曾任彭泽县令,以清高脱俗著称。
嫌迂:嫌迂:嫌恶偏远或不合常规。
营伴将军:营伴将军:指军营中的将领,可能暗示环境粗犷。
大粗:大粗:形容粗糙、粗犷。
除万恨:除万恨:消除众多的愁苦和遗憾。
风调:风调:文章的风格和情调。
更应无:更应无:应当不会再有(更多遗憾)。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薛能的作品,名为《杂曲歌辞·其四·杨柳枝》。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自然景物中寻找灵感和寄托情感的艺术追求。

“县依陶令想嫌迂”,这里的“陶令”指的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曹娥之夫陶渊明,他以其高洁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素养闻名。诗人将自己比作陶渊明,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县依”则可能暗示着诗人所处之地与心中的理想之间存在差距。"嫌迂"一词用得非常精妙,它既可以解读为诗人自认为自己的追求过于高远、难以企及,也隐含了对现实世界复杂多变的不满。

“营伴将军即大粗”,这一句则是对比之言。与陶渊明那种文雅、清高的气质相比,将军往往给人一种粗犷、武断的印象。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强调了自己内心世界的细腻和深沉,以及对外在环境中粗暴现实的排斥。

“此日与君除万恨”,这一句流露出诗人的悲凉情怀。在特定的时刻,与某位知己共度时光,可以暂时抛却世间的烦恼。这里所谓的“万恨”可能是指人生种种的不如意和无奈,而“与君除”则透露出一种依靠和寄托的心理。

“数篇风调更应无”,这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追求。"数篇风调"意味着多篇文雅的作品,"更应无"则是说这种追求本身就是无可非议的,即便是在严苛的审美标准之下,也难以找到瑕疵。这既是对诗人自身文学才华的肯定,也反映了他对于纯粹艺术境界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寄托,展现了一位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它不仅描绘了诗人个性中柔和与坚韧并存的一面,也展示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高洁境界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320)

薛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 字:太拙
  • 籍贯: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
  • 生卒年:817-880年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其五)杨柳枝

嫩绿轻悬似缀旒,路人遥见隔宫楼。

谁能更近丹墀种,解播皇风入九州。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押[尤]韵

杂曲歌辞(其六)杨柳枝

暖风晴日断浮埃,废路新条发钓台。

处处轻轻可惆怅,后人攀处古人栽。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押[灰]韵

杂曲歌辞(其七)杨柳枝

潭上江边袅袅垂,日高风静絮相随。

青楼一树无人见,正是女郎眠觉时。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押[支]韵

杂曲歌辞(其八)杨柳枝

朝阳晴照绿杨烟,一别通波十七年。

应有旧枝无处觅,万株风里卓旌旃。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