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九首(其一)

宿雨川原霁,凭高景物新。

陂痕侵牧马,云影带耕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夜雨过后原野放晴,登高远望景色更新。
池塘的痕迹漫过牧马,云影映照着耕作的人。

注释

宿雨:夜间的雨水。
川原:河流和原野。
霁:雨后天晴。
凭高:登高远望。
景物:景色, 风景。
陂痕:池塘的水痕。
侵:漫过, 接近。
牧马:在草原上放牧的马。
云影:云彩的影子。
带:映照着, 带着。
耕人:耕田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农村景象,通过宿雨后的湿润和霁光的照耀,把读者带入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宿雨川原霁"一句,不仅形容了雨后天气晴朗,还透露出水面或田野因雨而闪烁的景象,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凭高景物新"则是诗人站在高处,眺望四周的景色,都显得异常新鲜。这不仅表达了外在景色的更新,更蕴含着诗人内心世界的豁然开朗与精神的振奋。

接下来的两句"陂痕侵牧马,云影带耕人",通过对比和对应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变化与农事活动紧密相连。"陂痕侵牧马"中的“陂痕”通常指的是田间留下的犁沟,这里可能是指雨后泥泞的地面,牧马需要在这样的地面上行走。这不仅描绘了景象,也反映出农事活动的艰辛与现实。

"云影带耕人"则更为动人。这里的“云影”给人的感觉是飘渺而不确定,正如农人们在田间劳作时,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和依赖。这一句通过云影的流动与带动,传达了时间流转和季节更迭中人类活动的连续性。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衬托,展现了雨后大地回春的美丽景象,以及这种自然变化对农事生活影响的深刻描绘。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锐观察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收录诗词(404)

司空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 字:表圣
  • 生卒年:837~908

相关古诗词

即事九首(其二)

十年深隐地,一雨太平心。

匣涩休看剑,窗明复上琴。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即事九首(其三)

明时那弃置,多病自迟留。

疏磬和吟断,残灯照卧幽。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即事九首(其四)

衰鬓闲生少,丹梯望觉危。

松须依石长,鹤不傍人卑。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即事九首(其五)

落叶频惊鹿,连峰欲映雕。

此生诗病苦,此病更萧条。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