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吾新架二石桥

共道渴虹下饮泉,那知驱石渡三川。

金堤横锁崖边路,玉甃直穿水底天。

未许老翁来坠履,可容游客听啼鹃。

风清月白琴声里,桥上行人桥下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王全吾新建的两座石桥的壮丽景象与宁静氛围。首句“共道渴虹下饮泉”以夸张的手法,将石桥比作彩虹,形象地展现了桥梁的宏伟与美丽,仿佛是跨越天际的长虹,引人入胜。接着“那知驱石渡三川”,进一步强调了桥梁的实用价值,它不仅是一道风景线,更是连接两岸的重要通道,能够帮助人们穿越宽阔的河流。

“金堤横锁崖边路,玉甃直穿水底天”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桥梁比作金色的堤坝和玉石砌成的井筒,既突出了桥梁的坚固与华美,也暗示了其深邃与神秘。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桥梁的外观,还隐含了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位置与功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未许老翁来坠履,可容游客听啼鹃”则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桥梁安全性的肯定以及对过往行人的关怀。老翁象征着年迈与谨慎,而游客则代表了旅行者的好奇与冒险精神。这一对比不仅体现了桥梁设计的人性化考虑,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尊重与理解。

最后,“风清月白琴声里,桥上行人桥下船”将画面定格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月光洒在清澈的水面,琴声悠扬,桥上行人与桥下船只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不仅展现了桥梁在特定时刻的宁静之美,也寓意着人间的和谐与安宁,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全吾新架二石桥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桥梁的壮观与实用性,更蕴含了对自然、社会与人性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04)

王天性(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李心斋司训双髻山诗

何处佳人不解羞,巧妆双髻泛中流。

并矜洛女凌波渡,竞学湘妃鼓瑟游。

解佩有怀留子岛,拾芳长忆侍郎洲。

鲛人虚赠鲛绡帕,欲赛云鬟故出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结社陶情

香山九老与齐肩,洛社耆英亦并贤。

明世功成身蚤退,高人类聚乐无边。

易穷三万六千日,难负风花雪月天。

社里可能除酒禁,愿陪末席了馀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赠冲默道人

湖山顶上跨牛游,湖里舷挝梦鹤舟。

閒倒青樽酬岁月,醉张白眼看王侯。

有诗不作今人语,得伴还多古道流。

潇洒丰标劳北望,乱红如雨暗汀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别后有怀冲默道人前韵

强兴追群入市游,登桥更渡木兰舟。

红尘纷逐多新贵,白首相怜只故侯。

违尔鱼书怀北寄,恼人江水惯东流。

情牵一片韩山月,魂梦长飞绕凤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