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富贵多胜事,贫贱无良图。

上德兼济心,中才不如愚。

商者多巧智,农者争膏腴。

儒生未遇时,衣食不自如。

久与故交别,他荣我穷居。

到门懒入门,何况千里馀。

君子有褊性,矧乃寻常徒。

行行任天地,无为强亲疏。

形式: 古风

翻译

富贵之人有很多美好的事情,贫穷卑贱的人却没有长远的打算。
高尚品德的人心怀兼济天下,中等才能的人往往不如那些看似愚钝的人懂得谦逊。
商人多机智,农民则争夺肥沃的土地。
儒生在未得志时,衣食常常不充裕。
长久以来与老朋友分别,他们飞黄腾达我却困守贫困。
即使有人登门拜访,我也懒得接待,更何况相隔千里。
君子有狭隘的个性,更何况普通人呢。
行走世间,顺其自然,不必勉强去亲近或疏远他人。

注释

富贵:富裕显赫。
贫贱:贫穷低微。
上德:高尚品德。
中才:中等才能。
不如愚:不如看似愚笨的人。
商者:商人。
巧智:机智。
农者:农民。
膏腴:肥沃的土地。
儒生:读书人。
遇时:得志。
自如:充裕。
故交:老朋友。
他荣我穷:他人得意我困苦。
懒入门:懒得接待。
馀:余下,此处指距离。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褊性:狭隘的个性。
寻常徒:普通人。
无为:顺其自然。
强亲疏:勉强亲近或疏远。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富贵与贫贱、上德与中才、商者与农者的不同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处境的感慨,以及对于友情和君子之道的理解。

"富贵多胜事,贫贱无良图" 开篇即揭示了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们面临的情况,富贵者享有更多成功和快乐的事,而贫贱者则缺乏良好的谋划和出路。这两句反映出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

接着"上德兼济心,中才不如愚" 提到了品德高尚的人能够包容并帮助他人,而中等才能却往往不及愚昧无知之人。这里的“愚”可能指的是纯真无伪,不带有世俗智慧的状态。

"商者多巧智,农者争膏腴" 描述了商人的机敏与农人之间对于土地肥沃的竞争。这两句描绘出了古代社会中不同职业群体的特点和生存状态。

在"儒生未遇时,衣食不自如" 中,诗人以第一人称表达了作为一个读书人,在未遇到好的机会之前,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难以自理。这反映出了古代读书人的困境和社会对于知识分子的待遇。

"久与故交别,他荣我穷居" 则是诗人对久违重逢的朋友分别时的情感表达,其中一方获得了荣耀,而自己则仍处于贫困之中。这不仅是个人际遇的写照,也反映出社会上不同个体命运的分化。

"到门懒入门,何况千里馀" 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远离亲朋好友的无奈与感慨,即使到了家门前都感到懒惫,更不用说遥远千里的相思之苦。

最后 "君子有褊性,矧乃寻常徒。行行任天地,无为强亲疏" 是对君子之道的表达和自我人生的态度。诗人认为君子的品质是宽厚包容,而自己则像一般的行者一样,不必勉强去维系那些难以相守的关系,顺其自然地生活。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思考,也通过对社会各阶层、职业和个体命运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画卷。

收录诗词(5)

张彪(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神仙

神仙可学无,百岁名大约。

天地何苍茫,人间半哀乐。

浮生亮多惑,善事翻为恶。

争先等驰驱,中路苦瘦弱。

长老思养寿,后生笑寂寞。

五谷非长年,四气乃灵药。

列子何必待,吾心满寥廓。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敕移橘栽

南橘北为枳,古来岂虚言。

徙植期不变,阴阳感君恩。

枝条皆宛然,本土封其根。

及时望栽种,万里绕花园。

滋味岂圣心,实以忧黎元。

暂劳致力重,永感贡献烦。

是嗟草木类,禀异于乾坤。

愿为王母桃,千岁奉至尊。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朗月行

朗月照帘幌,清夜有馀姿。

洞房怨孤枕,挟琴爱前墀。

萱草已数叶,梨花复遍枝。

去岁草始荣,与君新相知。

今年花未落,谁分生别离。

代情难重论,人事好乖移。

合比月华满,分同月易亏。

亏月当再圆,人别星陨天。

吾欲竟此曲,意深不可传。

叹息孤鸾鸟,伤心明镜前。

形式: 古风

和三乡诗

洛川依旧好风光,莲帐无因见女郎。

云雨散来音信断,此生遗恨寄三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