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永青山人芙蓉峰采药图

采药看云忘归却,洞房篁竹锁烟霏。

传钞粹语如真诰,偶辨星文识少微。

暗水但闻笙罄远,清斋留供茯苓肥。

先生未肯逢人道,颇笑东坡怕忍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高士在山中采药的生动画面,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意境。

首联“采药看云忘归却,洞房篁竹锁烟霏”,以“采药”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一个云雾缭绕、幽静深邃的山林之中。诗人通过“忘归却”的描述,展现了主人公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忘我状态,仿佛时间与空间在此刻凝固,只有心灵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颔联“传钞粹语如真诰,偶辨星文识少微”,进一步深化了隐逸主题。这里“粹语”指精炼的话语,“真诰”比喻神圣的教诲或真理。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在自然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指引。同时,“偶辨星文识少微”则体现了对宇宙奥秘的好奇与探索,展现了人物的博学与深思。

颈联“暗水但闻笙罄远,清斋留供茯苓肥”,描绘了一幅更加宁静的画面。流水潺潺,远处传来悠扬的笙声,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而“清斋留供茯苓肥”则暗示了主人公的生活简朴而充满自然之味,茯苓的肥美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满足,同时也寓意着健康与长寿。

尾联“先生未肯逢人道,颇笑东坡怕忍饥”,以幽默的方式收尾,既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也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里引用苏轼“怕忍饥”的典故,反衬出主人公不为世俗所累,自在逍遥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正隐逸之人的敬仰与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自然中寻找自我、追求精神自由的过程,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实践。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清代文人诗作中的一篇佳作。

收录诗词(386)

曾习经(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李梅庵之金陵兼讯海上丁三

风尘临别意,哀乐胜前贤。

逐世原非策,忧时只自煎。

旧吟开府地,遥忆过江年。

海上逢相好,当春倘寄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除夕

终年咄咄无一字,去日悠悠有亿尘。

自信劳生行未已,偶来杯酒坐相亲。

醉归马上闻孤柝,卷枕荒鸡满四邻。

除却垂腰烦恼带,不妨歌笑逐时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郊行

出门何处寄旷快,且喜郊居得面城。

草树经冬未芽檗,亭台迟日转凄清。

偶寻履迹径中泽,相对春风非世情。

剩把閒心愚造物,料无好法遣浮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秦晦鸣韵

漠漠云容淡禁城,亭皋残雪见微行。

端居未必多遐想,万事真当听梵声。

画里江山慵点笔,眼前珠翠暗抛檠。

悬知后日园林价,却怪何人浪用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