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清朝

矮树欹桥,清溪绕屋,山居正日愔愔。

闲携小艇,敲门惊起幽禽。

笑指故人归也,竹梧留得一庭阴。

清荫外,乱书堆架,帘影沉沉。

漫忆薄田下噀,羡长贫奉母,乐事堪寻。

杨梅熟后,山鸟催送林檎。

醉里不知宾主,檐花细雨一灯深。

灯花落,暗闻松子,时堕琴声。

形式: 词牌: 庆清朝

鉴赏

这首《庆清朝》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居生活图景。

首先,开篇以“矮树欹桥,清溪绕屋”描绘了山居环境的自然之美,矮树与倾斜的桥构成了一种和谐的视觉效果,清溪环绕着房屋,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山居正日愔愔”一句,点明了时间是静谧的午后,山居的生活节奏缓慢而悠然自得。

随后,诗人通过“闲携小艇,敲门惊起幽禽”这一细节,展现了山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小艇轻轻划过水面,打破了山间的宁静,惊起了栖息在枝头的鸟儿,这样的场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进一步通过“笑指故人归也,竹梧留得一庭阴”,表达了对老友回归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描绘了竹林与梧桐树下的凉爽与宁静,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社交氛围。

“清荫外,乱书堆架,帘影沉沉”几句,将画面转向室内,展示了诗人读书的场景。窗外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室内则是堆满书籍的书架和垂下的窗帘,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宁静的阅读氛围。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学识渊博,也反映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接下来,“漫忆薄田下噀,羡长贫奉母,乐事堪寻”几句,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耕种的薄田,虽然生活清贫,但能孝顺母亲,这样的生活让他感到满足和快乐。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重视,也反映了他对简单生活态度的认同。

最后,“杨梅熟后,山鸟催送林檎”描绘了季节更迭的自然景象,杨梅成熟后,山鸟忙碌地穿梭于林间,为果实的成熟而忙碌,预示着丰收的喜悦。诗人通过这一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循环的感慨。

“醉里不知宾主,檐花细雨一灯深”则描绘了诗人饮酒时的情景,灯光昏黄,细雨轻敲檐瓦,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这里的“醉里”不仅是指酒醉的状态,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沉浸与忘我。

“灯花落,暗闻松子,时堕琴声”结尾处,灯花落下,松子偶尔掉落,琴声时断时续,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细腻。

综上所述,《庆清朝》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自然美、人文关怀与个人情感交织的山居生活画卷,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南浦二首(其一)

秋色满江关,倦金门、又报五湖船具。

杨柳凤河滨,柔丝袅、偏是征帆难住。

凉飔忍俊,短篷斜趁新鸿度。

回首觚棱天际梦,都付暮云芳树。

共看水部归装,只琴囊画卷,烟霞伴侣。

山影到闲庭,缃帘底、消受鬓香眉妩。

蘋花一桨,载诗还访桃根去。

料得西窗同剪烛,却话蓟门风雨。

形式: 词牌: 南浦

南浦二首(其二)

帘重雨垂垂,到黄昏、又是晴期无准。

微醉更添衣,重篝腻、先到江南梅信。

扶头睡味,殢人依旧年时病。

多恐银荷灯照处,闲了水晶双枕。

梦中还问红楼,只纱窗、似雾琴弦微润。

燕子不归来,葳蕤琐、斜阁栏干秋影。

空阶点滴,漏声遥隔重门静。

为想禅床同听客,凋得几丝青鬓。

形式: 词牌: 南浦

疏影三首(其一)

琼窗倚玉,有画眉小笔,脂晕凝宿。

试拂轻绡,约略朝酣,一枝艳对修竹。

红珠帐外消魂影,刚浅照、花南香北。

好黛螺、宫吏重修,持慰点妆人独。

想是端居草疏,茜衫正捧研,娇亸鬟绿。

且缓朝天,为拾残绒,点缀春风萝屋。

须知老去冰霜性,未肯换、小红新曲。

只剩将、绛雪飞丹,留作喜神妍幅。

形式: 词牌: 疏影

疏影三首(其二)

牵萝小住,借槿篱蔓架,商量逃暑。

过了花时,犹有清阴,消得几番梅雨。

垂杨金楼无人惜,枉自学、汉宫新舞。

最怜数、摺芭蕉,解展绿窗愁绪。

多少红芳嫁后,指双鬓渐见,星星如许。

此去江南,便问鸳鸯,也道凌波非故。

横塘旧种田田叶,怕写尽、盘心清露。

等甚时、共载吴娃,醉遍五湖深处。

形式: 词牌: 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