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赠子与》。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握手论文者”,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会的情景,通过“握手”这一动作,展现了两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友情。“春来限各天”,点明了相聚的时间短暂,春天即将过去,暗示着离别即将到来。
接下来的“即今行乐处,不似旧游年”,表达了对当前相聚时光的珍惜,同时也对比了往昔的游玩岁月,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友情的珍贵和相聚的难得。
“神物风尘里,时名我辈前”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友情比作在风尘中的神物,强调了友情的纯洁与珍贵;同时,“时名”一词,既指当时的社会名声,也暗含了对友情不受世俗名利干扰的赞美。
最后,“岂令徐孺榻,白日此长悬”引用了东汉名士徐孺子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希望友情能够长久,如同徐孺子的榻一样,即使时间流逝,友谊也不会消散。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