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由俞陛云在清末近现代初所作,题为《甘州》,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词中以“东风”开篇,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但紧接着的“吹绿遍瀛洲,天涯又春深”两句,却透露出一种时间流逝、万物更迭的无奈与哀愁。
“怅雨损芳枝,烟寒静院,云散朋簪”三句,进一步渲染了春日里的寂寥与落寞,雨打花落,烟雾笼罩下的庭院显得格外寂静,朋友间的聚会也已散去,留下的是孤独与回忆。午夜时分,词人独自低吟,将这份情感融入到诗句之中,十年的官场生涯,门扉紧闭,花影斑驳,似乎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与世事的变迁。
“河桥梦断,尽伤离悼逝,白发愁侵”四句,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沧桑相结合,河桥之梦,代表了往昔的美好与现实的失落,离别与逝去的人事让人心生哀伤,而白发的侵袭,则是岁月无情的见证。尽管经历了兴亡的洗礼,词人的眼泪依然湿润了眼眶,这不仅是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
最后,“想环佩、重归月下,话沧桑、辽鹤也惊心”两句,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想象着在月光下再次相聚,共同谈论着世事的变迁,连那传说中的辽鹤也为之动容。而“知音。感信沈天远,何处牙琴”则点明了词人对于真正理解自己情感的知音的渴望,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