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君父如天地,虽逃安所之。
可怜共世子,死不恨骊姬。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诗人刘克庄的《杂咏一百首》中的第十三首,表达了深沉的悲哀与无奈。"君父如天地",将君主与父亲比作广大而不可逃脱的自然界,强调其权威与影响力之巨大。"虽逃安所之",意指即便是想逃离这份重压,也不知该向何处寻求避难之所。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君父的敬畏和无从选择的心情。
接下来的"可怜共世子"一句,显示出诗人对于那些与自己同時代、同命运的人(即“共世子”)感到悲哀。他们如同诗人一样,面临着无法逃脱的生存困境。而"死不恨骊姬",则是说这些人在生命终结之时,也不会怨恨那位古代著名美女骊姬。这暗示了即便是在死亡边缘,这些人的命运亦如同被操控,连最后的哀求与怨恨也无法有所表达。
这四句诗语言简练而深刻,反映出诗人对于个人在权力面前的渺小无助,以及对生活苦难的感慨。通过对君父、同时代人的共鸣以及生命最后尊严的丧失,刘克庄以其特有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存境遇图景,让人读之不禁生发出深深的思考。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太息臣无罪,胡为伏剑铓。
悲哉四十万,宁不诉苍苍。
金谷觞豪友,珠楼拥艳姬。
南交来处悖,东市悔何追。
伍奢呼二子,一至一奔焉。
逃父吾无取,雠君亦未然。
偶脱骊山厄,龙钟九十馀。
谁知汉掌故,传得不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