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登粤王台

花发高台磴道遥,粤王曾此拜中朝。

谁云七郡初归汉,古者南交已宅尧。

江势急流宗渤澥,山光相望忆箫韶。

炎州文物从来事,霸气千年倍寂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春日登粤王台》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描绘了诗人春日登临粤王台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首句“花发高台磴道遥”,以花开之景衬托出粤王台的高峻与幽静,暗示着历史的深远与自然的和谐。接着,“粤王曾此拜中朝”一句,点明了粤王台的历史背景,粤王曾在此向中原朝贡,象征着南方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谁云七郡初归汉,古者南交已宅尧”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虽然七郡在汉初才正式归入中原版图,但早在尧舜时代,南方地区就已经与中原文明有所接触和融合。这种跨越时空的文明交流,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连续性。

“江势急流宗渤澥,山光相望忆箫韶”描绘了珠江的壮阔与山色的秀丽,以及对古代音乐艺术的怀念。珠江的水流汇聚于渤海,象征着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的交汇;而“箫韶”则是古代传说中的和谐乐曲,这里借以表达对古代和谐社会的向往。

最后,“炎州文物从来事,霸气千年倍寂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炎州指的是岭南地区,这里的文物古迹见证了千年的历史变迁,但如今却显得格外寂静。这不仅是对粤王台及其周边环境的描述,也是对历史兴衰、文明更迭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与现今寂寥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历史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送家巩宁

家世儒官独典军,紫髯三十坐高轩。

战旗指处无坚垒,仕路从来有孟门。

剑长涩苔收杀气,马骄沙草散蹄痕。

旧时赠客金钱尽,更向谁人受此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送何不偕之潮州兼怀家巩宁

醉敲如意短歌笺,鹢首东行岁渐寒。

霜下参差闻坠叶,月中深浅见澄滩。

龙川地古那逢令,鳄渚鱼多不避官。

犹有故人闲射猎,秋田骑马好追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春夜集丹柯阁听虫分赋得心字

方塘千尺在堂阴,一片春虫语渐深。

出蛰惊雷喧昨夜,洗兵疏雨过前林。

希微拟共寒更转,断续如知座客吟。

况是将军铃阁下,闻声倍切式蛙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市桥春望

海门东尽不生澜,景物登台极大观。

红蕊点村千室曙,碧天围水数峰寒。

珊瑚多入渔人网,玉食先归野客盘。

倘许闲身坐垂钓,客星不拟落严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