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渐逵所作的《梦觉关有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与反思。
首句“吾道蹉跎甚”,诗人感叹自己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艰辛与挫折,道路曲折,充满坎坷。接着,“堪嗟学佛徒”一句,诗人或许是在反思自己或他人在修行过程中的执着与困惑,感叹学佛之路的不易。
“廿年方梦觉,十月到清都”两句,描述了诗人经过二十年的探索与追寻,终于在梦中有所觉悟,仿佛进入了理想的境界。“清都”常被用来比喻仙境或理想之地,这里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追求。
“世界看成坏,缘心定有无”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世界的看法和对因果关系的理解。他认为世界的变化无常,如同梦幻泡影,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人心的善恶与得失。通过这句,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本质的深刻思考。
最后,“夜怀怜不寐,石上更跏趺”描绘了诗人夜晚难以入眠的情景,他选择在石头上盘腿坐禅,继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他对佛教修行的坚持,也暗示了他在追求精神解脱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孤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我、宇宙的深刻思考与感悟,以及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