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吴兴州登临钱山,远眺菰城的壮丽景色,以及对历史变迁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首句“吴兴水为州,诸山若浮萍”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吴兴州的地理位置,水环绕着城市,群山仿佛漂浮在水面之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壮观的景象。
接着,“况此一培塿,琐屑世未名”,诗人感叹眼前的小山丘虽不起眼,却也别有一番风味,不为世人所熟知,引出对平凡事物价值的思考。
“所欣渔樵居,乃与缁锡并”,表达了诗人对渔夫、樵夫这样简单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将他们与僧侣的生活相提并论,体现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尊重和平等视角。
“种竹有万竿,结茅无十楹”,描绘了一幅竹林茂盛、茅舍简朴的画面,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茅屋则代表了朴素的生活态度。
“老僧解人意,踪履能相迎”,诗人与一位理解他心意的老僧相遇,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增添了诗作的人文色彩。
“芳草被行径,朱藤暗岩扃”,通过描写美丽的自然景观,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愉悦心情。
“萧条空阶暮,日照莓苔青”,傍晚时分,空旷的台阶上,阳光照耀下,莓苔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犹嫌所历卑,未极游眺情”,诗人虽然已经欣赏了许多美景,但仍觉得自己的游历还不够深入,表达了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
“耸身白云上,始见春申城”,诗人想象自己站在云层之上,终于看到了远处的春申城,寓意着超越平凡,达到更高境界的追求。
“想当高会时,楼观飞青冥”,诗人回忆起古代盛会的场景,楼阁高耸入云,表达了对历史辉煌时刻的怀念。
“竭海荐罍勺,穷山羞鼎铏”,描述了古代盛宴上的丰盛食物,海中的珍馐和山中的美味,体现了对美食文化的赞美。
“安知千载后,寂寞无人行”,诗人感慨于时间的流逝,担心这些美好的事物和记忆终将被遗忘,流露出对历史传承的忧虑。
“煌煌冠盖区,壤壤狐兔茔”,对比了繁华的都市与荒凉的墓地,反映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
“归来朱门客,听此松风声”,最后,诗人回到繁华的都市,耳边回响着松林间的风声,或许是对自然之美的怀念,也可能是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人文情感、历史哲思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充满了诗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