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空山雨脚乱如麻,短杖冲泥草径斜。
野老门前三尺浪,相逢真在水仙家。
这首诗描绘的是元末明初诗人蓝仁笔下的山水景象。首句"空山雨脚乱如麻"以生动的比喻,写出山中雨势之急骤,仿佛密集的雨点如同麻线般纷乱洒落,形象地传达出空山雨声的嘈杂和山势的空旷。"短杖冲泥草径斜"则描绘了诗人持杖独行的画面,他踏着泥泞的小路,杖影摇曳,显示出旅途的艰辛与自然环境的恶劣。
后两句"野老门前三尺浪,相逢真在水仙家"进一步深化了意境。"野老"指的是乡村的老人,他们的门前被雨水激起三尺高的浪花,显示出水势之大。诗人在这里巧用"水仙家"一词,既可能是指水边的农户,也可能暗指水仙花,借以象征清幽脱俗的隐居生活。诗人通过这次意外的相遇,表达了对这种远离尘嚣、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和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雨阻途的场景,寓含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感悟,展现出元末明初文人墨客的闲适与超然心境。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风雨泥途汨汨忙,新春残腊寄他乡。
归期趁得天涯燕,社日飞来入草堂。
除夜孤灯对短篷,浮生原不定西东。
断猿何处惊残梦,风雨萧萧宿峡中。
山庄寂寞雨兼风,红紫园林数夕空。
忆得往来三四十,青天白日万方同。
落花飞絮满晴川,杜宇声声更可怜。
不用伤心愁欲死,亦知春去有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