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朴在明朝时期,经过白云屯时,对罗使君所设立的新军的感慨与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战争与和平之间的转换,以及地方官吏对士兵的关怀。
首联“平安东出白云屯,甲仗桓桓满近村”,开篇即以“平安”二字定下基调,暗示了军队的稳定与秩序。接着“东出白云屯”描绘了行军的场景,而“甲仗桓桓满近村”则通过“甲仗”和“桓桓”两个词,形象地表现了军队的威严与整齐。
颔联“旧垒已荒随蔓草,新军初合亘长垣”,对比了过去与现在,旧的防御工事已经荒废,被蔓草覆盖,而新的军队正在形成,沿着长长的城墙排列,展现了军事力量的更迭与更新。
颈联“天清广野旌旂肃,日落空林鼓角喧”,进一步描绘了战场的景象。天空晴朗,广阔的原野上,旗帜肃立,显示出军队的纪律与庄重;日落时分,空旷的树林中,鼓声与号角声回荡,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充满力量的氛围。
尾联“共道使君能拊士,春来挟纩不胜温”,表达了对罗使君的赞誉。他能够善待士兵,使得士兵在春天到来时,即使穿着棉衣也感到温暖。这一句不仅赞扬了罗使君的人文关怀,也体现了他对士兵的深厚情感和治理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军事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以及地方官吏对士兵的关怀与尊重,具有深刻的历史与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