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

发不如心白,形还似木枯。

众缘闲处尽,一念看来孤。

天已容疏拙,禅应离有无。

馀生当落日,步步是归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超然的禅意。

“发不如心白”,诗人以头发的灰白比喻内心的纯净,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与心灵的净化。“形还似木枯”,形象地描绘了身体如同枯木一般,象征着生命的衰败与自然的循环。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众缘闲处尽,一念看来孤”,在宁静的环境中,诗人的心境变得空灵而孤独,所有的外缘都似乎消失了,只剩下纯粹的一念。这反映了诗人追求内心世界的宁静与独立,以及对世间纷扰的超脱。

“天已容疏拙,禅应离有无”,诗人认为上天已经接纳了他的疏懒与拙朴,禅学之道在于超越有与无的界限,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这体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实践。

“馀生当落日,步步是归途”,诗人将余生比作即将落下的夕阳,每一步都向着归宿迈进,寓意着人生的终点与内心的归宿。这句诗充满了对生命终结的接受与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禅学以及人生终极意义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收录诗词(47)

德清(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舟行

湘水通巴汉,孤帆入楚天。

片云低远树,晴日照斜川。

处世常如寄,浮生莫问年。

纵遵归去路,亦似渡头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丙申二月抵广州寓海珠寺

天涯历尽尚遐征,百粤风烟不计程。

涉险始知尘海阔,道穷转见死生轻。

暂依水月光明住,偶向琉璃宝地行。

到岸舟航今已弃,上方钟鼓为谁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燕都慈寿寺别山长老

当年一钵久过从,长夜披衣听晓钟。

饭食每怀香积界,经行常忆妙高峰。

潜消瘴热心含雪,暗记流年手种松。

为扫莲花师子座,待馀重举绝言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山居二首(其一)

三冬拥衲坐枯禅,喜见春光最可怜。

瓦鼎野蔬将献供,地垆松火渐无烟。

青山覆雪重开面,白发防寒已及肩。

幸作太平云卧客,焚香朝暮祝尧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