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京师泛舟还郡作三首(其三)

常阴贯秋序,洚水弥平陆。

居人逐飞鸟,往往巢树木。

四顾何茫茫,江海忽在目。

古语乃信然,高陵或为谷。

乘桴义无憾,断发忧可辱。

弁冕绩禹功,谁其悲濡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京城返回郡地途中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常阴贯秋序”描绘了一幅秋日阴云笼罩的景象,暗示着季节的更替与自然界的循环。接着“洚水弥平陆”一句,描述了洪水漫过平原的壮阔场景,展现了大自然力量的宏伟与不可抗拒。

“居人逐飞鸟,往往巢树木”描绘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态,与飞鸟共栖,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面。而“四顾何茫茫,江海忽在目”则通过广阔的视野,将读者带入一个宏大的自然景观之中,江海的辽阔与人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古语乃信然,高陵或为谷”引用古语,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接下来,“乘桴义无憾,断发忧可辱”两句,借用了古代典故,表达了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勇气与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荣誉与尊严的重视。

最后,“弁冕绩禹功,谁其悲濡足”以大禹治水的功绩为喻,赞美了先贤的伟业,并反问谁能理解并珍惜这些历史的痕迹,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宇宙、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历史与传统的尊重与反思。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西阳池新舟邀府公游泛

昔贤济川意,固与斯人共。

旷代属明德,至乐下及众。

池台固旧赏,舟楫为新用。

忽疑江湖景,稍信风澜纵。

追参凫雁泳,历览鱼鳖动。

颇已寓高兴,矧今结舆诵。

啸歌一时适,顾盻万全重。

好勇知未能,乘桴自欣从。

形式: 古风

赠马恽供奉

朝廷功名次,晋国在第一。

受遗先皇帝,事与周召匹。

丹青烂勋伐,终始最密勿。

宗族宜甄庸,百世皆宠秋。

公孙非遐胄,何乃尚淹屈。

官名虽供奉,冗散真士卒。

努力习文华,家贫传清德。

翰飞终不高,好事见心骨。

人生系逢遇,进退岂定律。

古者如尔徒,万户自可必。

今者如尔徒,富贵亦未失。

主张有真宰,时态莽回聿。

咄嗟元功世,颇复困蓬荜。

吁彼山野人,奚由自奋出。

形式: 古风

出城

出城得自便,下马事幽讨。

旷野荒不耕,蒺藜牛满道。

往往逢饥人,群辈掘野草。

不惟黄头儿,亦有白发老。

问之指积水,此去殊浩浩。

室庐久漂荡,树木多立槁。

食此且赊死,尧年亦久涝。

不能去坟墓,更欲依蒲藻。

昨来计莲芡,颇不减粳稻。

明年当大种,妻子或相保。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梦中

谁谓夏夜短,一夕梦九逝。

梦中如平生,欢笑随母氏。

觉来拊形躯,独在人间世。

上呼声连天,洒泣血满地。

何忍留我生,哀哀抱微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