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以自然景象开篇,描绘了岸上的柳树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溪边的桃花绽放出洁白如玉的花朵。"波旬无端起舞"中的波旬,是佛教中的魔罗之一,这里象征着烦恼或迷惑;"阿难平地悲哭"中的阿难则是佛经中的人物,常与佛陀弟子的身份相连,此处可能暗示修行者内心的困惑与苦痛。
"因甚如此,亲见如来面目"则揭示了诗人想要表达的主题,即面对生活中的困扰和挑战,为何还会感到迷茫,渴望见到内心深处的智慧与解脱,如同见到佛陀的真谛。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象征手法,传达了寻求觉悟与超脱的禅修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