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谢从义知杭州分题岳王坟

荒坟秋树影萧萧,只有孤僧伴寂寥。

二帝游魂归不得,百年枯骨恨难消。

山空永夜愁寒雨,江阔悲风起暮潮。

若到钱塘逢故老,伤心切莫问前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陈汝言的《送谢从义知杭州分题岳王坟》描绘了一幅凄清而深沉的秋日景象。首句“荒坟秋树影萧萧”,以荒凉的秋日坟场和摇曳的树影渲染出一种孤寂与哀凉的气氛。次句“只有孤僧伴寂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暗示了墓地的荒芜以及陪伴者——一位僧人的寥落。

接下来的两句“二帝游魂归不得,百年枯骨恨难消”,诗人借“二帝”之名,可能暗指宋朝两位皇帝(徽宗、钦宗)的亡灵,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沉痛追思,以及亡者无法回归故土的深深遗憾。后半部分,“山空永夜愁寒雨,江阔悲风起暮潮”,通过自然景象,如寒冷的秋雨和傍晚的江潮,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无尽哀愁。

最后,诗人以嘱咐的形式告诫:“若到钱塘逢故老,伤心切莫问前朝。”这句是对友人谢从义的叮咛,提醒他在杭州任职时,面对历史遗迹,尽管心生感慨,但最好避免触及那些令人伤心的前朝往事,以免触动更深的哀伤。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历史的暗示,展现了对南宋灭亡的哀悼和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收录诗词(52)

陈汝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后随其父移居吴中(今江苏苏州)。能诗,擅山水,兼工人物。与兄陈汝秩(字惟寅)齐名,时人呼为大髯小髯。画山水远师董源、巨然,近宗赵孟頫、王蒙,行笔清润,构图严谨,意境幽深。与王蒙契厚,传说王蒙在泰安时,曾面泰山作画,随兴所至,不时加笔,一幅图画了三年。正巧来访,时遇大雪,他便用小弓挟粉笔弹在画上,将图改作雪景。王蒙叫绝,以为神奇,遂改题为《岱宗密雪图》

  • 字:惟允
  • 号:秋水
  • 籍贯: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市)

相关古诗词

为吴明远作南野图并赋

冉冉庭树春,盈盈原野绿。

鸟弄昼初长,人耕雨新足。

闲时一册书,坐对南山读。

岂不乐吾真,淡然忘世俗。

形式: 古风

秋夜二首(其一)

萧寺钟声到枕边,客怀牢落正无眠。

才疏自合当时弃,亲老惟惭故旧怜。

虫语草根秋欲暮,风摇梧叶夜如年。

揽衣起坐空庭月,百感令人思惘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秋夜二首(其二)

喔喔荒鸡唱五更,起瞻北极大星明。

佳人捣练秋如水,壮士吹笳月满城。

江海久惭生计拙,干戈深动故园情。

尺书望断南来雁,怅惘空令涕泗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溪山图

峰峦清翠高千丈,织女机丝手可攀。

万壑云生春冉冉,一溪花落水班班。

人行樵径苍萝里,犬吠谁家绿树间。

今日看图怀旧隐,石田茅屋几时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