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齐祥棣的《望月》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哲理的画面。首句“今夕是何夕,当头月皎然”以问句起笔,既点明了时间——夜晚,又强调了月光的明亮,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接着,“应知千里隔,共此十分圆”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朋的思念,虽然相隔千里,但同赏一轮明月,使得这份团圆之意显得尤为强烈。
“树暖鸟初觉,楼深人未眠”通过写鸟儿在温暖的树下开始苏醒,暗示夜已深,而诗人却因月色而难以入眠,进一步渲染了孤独而思乡的情绪。最后两句“前身谁与证,清净悟因缘”则引申出更深的哲理,诗人反思自己的前世今生,寻求内心的清净与领悟,暗示着对生命和宇宙间缘分的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为媒介,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语言简洁,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