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枉却全家仰此身,书生那是治生人。

百忧耿耿填胸臆,强作欢颜慰老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感怀》由金代诗人王若虚所作,通过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书生在社会中的无奈与挣扎。

首句“枉却全家仰此身”,诗人以自责的口吻,表达了自己作为一家之主,却无力承担起家庭责任的愧疚之情。一个“枉”字,蕴含了深深的自责与无奈,仿佛在说,让家人依靠自己,却未能真正给予他们应得的支持和保障,这是多么的遗憾和痛苦。

次句“书生那是治生人”,直指身份与现实的矛盾。书生,即读书人,通常被认为是以学问为业,而非以谋生为业。然而,在这里,诗人却感叹,这样的身份并不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甚至可能成为家庭负担的来源。这一句深刻揭示了古代知识分子在社会经济压力下的尴尬处境。

接下来,“百忧耿耿填胸臆”,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无数的忧虑和困扰如同石头般压在心头,无法排解。这里的“百忧”不仅指生活上的困难,更包含了对个人命运、社会地位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深深忧虑。

最后,“强作欢颜慰老亲”,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年迈父母时的复杂情感。在内心充满忧愁的情况下,诗人仍然努力保持笑容,试图用虚假的快乐来安慰亲人,避免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痛苦。这种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既体现了孝道,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境遇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在社会压力下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以及他们在艰难环境中展现出的人性光辉。

收录诗词(42)

王若虚(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章宗永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著作佐郎、平凉府判官,累官翰林直学士。金亡北归。论诗文主张辞达理顺,反对险怪雕琢。有《慵夫集》、《滹南遗老集》

  • 字:从之
  • 号:慵夫
  • 籍贯:金藁城
  • 生卒年:1174—1243

相关古诗词

自笑

酒得数杯还巳足,诗过两韵不能神。

何须豪逸攀时杰,我自世间随分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别家

到了身安是本图,何须身外觅浮虚。

谁能置我无饥地,却把微官乞与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慵夫自号

身世飘然一瞬间,更将辛苦送朱颜。

时人莫笑慵夫拙,差比时人得少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西城赏莲呈晦之

旧赏回头已隔年,高花又见出新妍。

偶成浊酒狂歌会,恰又斜风细雨天。

乐事适来偏有兴,闲身当得分无缘。

作诗莫怪多誇语,差比放翁先著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