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九日二首(其二)

门外橘花犹的皪,墙头荔子已斓斑。

树暗草深人静处,卷帘攲枕卧看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翻译

门外的橘花依然鲜艳照眼,
墙头上荔枝已经显出斑斓色彩。

注释

门外:指房子外面。
橘花:橘树的花朵,白色或淡黄色。
犹的皪:仍然鲜明美丽。
墙头:墙壁的顶部。
荔子:荔枝,一种热带水果,皮色多变。
已斓斑:已经呈现出斑驳的颜色。
树暗:树木茂密,显得阴暗。
草深:草丛很深。
人静处:安静无人的地方。
卷帘:卷起窗帘。
攲枕:斜倚着枕头。
卧看山:躺着看山景。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享受宁静生活的意境。

“门外橘花犹的皪”一句,通过对橘花未完全开放的状态的描绘,展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尚未成熟事物的期待与等待。"墙头荔子已斓斑"则表现了夏日将至时果实逐渐成熟的丰收景象。

“树暗草深人静处”一句,营造出一个幽深安静的空间,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中的一种宁谧与隐逸。紧接着,“卷帘攲枕卧看山”则展现了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的悠闲生活状态,通过卷起窗帘、整理枕头来欣赏外面山的风景,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日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在其中享受宁静生活的情趣,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个人情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其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此诗,示之

九疑联绵属衡湘,苍梧独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烟树里,落日未落江苍茫。

幽人拊枕坐叹息,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边父老能说子,白须红颊如君长。

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

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

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陶止酒

时来与物逝,路穷非我止。

与子各意行,同落百蛮里。

萧然两别驾,各携一稚子。

子室有孟光,我室惟法喜。

相逢山谷间,一月同卧起。

茫茫海南北,粗亦足生理。

劝我师渊明,力薄且为己。

微疴坐杯酌,止酒则瘳矣。

望道虽未济,隐约见津涘。

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

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

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

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

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

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

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

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

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

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

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

急雨岂无意,催诗走群龙。

梦云忽变色,笑电亦改容。

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

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形式: 古风

次前韵寄子由

我少即多难,邅回一生中。

百年不易满,寸寸弯强弓。

老矣复何言,荣辱今两空。

泥洹尚一路,所向馀皆穷。

似闻崆峒西,仇池迎此翁。

胡为适南海,复驾垂天雄。

下视九万里,浩浩皆积风。

回望古合州,属此琉璃钟。

离别何足道,我生岂有终。

渡海十年归,方镜照两童。

还乡亦何有,暂假壶公龙。

峨眉向我笑,锦水为君容。

天人巧相胜,不独数子工。

指点昔游处,蒿莱生故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