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阴山和人韵(其一)

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

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万驰霜蹄。

万顷松风落松子,郁郁苍苍映流水。

天丁何事誇神威,天台、罗浮移到此。

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峦突兀何雄雄。

古来天险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

细路萦纡斜复直,山角摩天不盈尺。

溪风萧萧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

四十八桥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

临高俯视千万仞,令人凛凛生恐惶。

百里镜湖山顶上,旦暮云烟浮气象。

山南山北多幽绝,几派飞泉练千丈。

大河西注波无穷,千溪万壑皆会同。

君成绮语壮奇诞,造物缩手神无功。

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

遥思山外屯边兵,西风冷彻征衣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耶律楚材的《过阴山和人韵(其一)》描绘了阴山壮丽而险峻的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历史与自然的感慨。首句“阴山千里横东西”,展现了阴山山脉的辽阔与绵延。接着,“秋声浩浩鸣秋溪”以秋声与溪流相呼应,营造出深秋的肃穆气氛。

“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万驰霜蹄”运用夸张手法,形容阴山之高,连猿猴和大雁都无法穿越,而天兵百万如霜蹄般疾驰,显现出山势的险峻与军事的壮丽。接下来的诗句“万顷松风落松子,郁郁苍苍映流水”,通过松子落下和流水映照,描绘出山间静谧而生机盎然的画面。

诗人进一步感叹:“天丁何事誇神威,天台、罗浮移到此”,将天台山和罗浮山的仙气移到了阴山,赞美其非凡的自然之美。随后,诗人笔触转向历史:“古来天险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揭示了阴山作为天然屏障的历史作用。

诗中“细路萦纡斜复直,山角摩天不盈尺”细致描绘山路曲折,山峰陡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溪风萧萧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则渲染了山中的寂静与荒凉。最后,诗人以“四十八桥横雁行”、“百里镜湖”等景致,赞美阴山的美景,并借“大河西注波无穷,千溪万壑皆会同”表达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阴山的雄浑壮美,同时融入了历史与人文的思考,是一首具有深厚内涵的山水诗。

收录诗词(727)

耶律楚材(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法号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图撒合里,契丹族,蒙古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宰相,金国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1215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占燕京时候,听说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向他询问治国大计。而也因对金朝失去信心,决心转投成吉思汗帐下他的到来,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深远影响,他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础。乃马真后称制时,渐失信任,抑郁而死。卒谥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 字:晋卿
  • 号:玉泉老人
  • 生卒年:1190年7月24日 —1244年6月20日

相关古诗词

过阴山和人韵(其二)

羸马阴山道,悠然远思寥。

青峦云霭霭,黄叶雨萧萧。

未可行周礼,谁能和舜韶。

嗟吾浮海粟,何碍八风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过阴山和人韵(其三)

八月阴山雪满沙,清光凝目眩生花。

插天绝壁喷晴月,擎海层峦吸翠霞。

松桧丛中疏畎亩,藤萝深处有人家。

横空千里雄西域,江左名山不足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过阴山和人韵(其四)

阴山奇胜讵能名,断送新诗得得成。

万叠峰峦擎海立,千层松桧接云平。

三年沙塞吟魂遁,一夜毡穹客梦清。

遥想长安旧知友,能无知我此时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再用前韵

河源之边鸟鼠西,阴山千里号千溪。

倚云天险不易过,骕骦局蹙追风蹄。

签记长安五陵子,马似游龙车如水。

天王赫怒山无神,一夜雄师飞过此。

盘云细路松成行,出天入井实异常。

王尊疾驱九折坂,此来一顾应哀惶。

峥嵘突出峰峭直,山顶连天才咫尺。

枫林霜叶声萧骚,一雁横空秋色寂。

西望月窟九译重,嗟呼自古无英雄。

出关未盈十万里,荒陬不得车书通。

天兵饮马西河上,欲使西戎献驯象。

旌旗蔽空尘涨天,壮士如虹气千丈。

秦皇、汉武称兵穷,拍手一笑儿戏同。

堑山陵海匪难事,剪斯群丑何无功。

骚人羞对阴山月,壮岁星星发如雪。

穹庐展转清不眠,霜匣闲杀锟铻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