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其一)

金炉喷兽枕敧山。衾帐不知寒。

数片飞花,初临窗外,犹作坠梅看。

明年此际应东去,藤轿逐征鞍。

山水屏中,莺花堆里,相与下临安。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翻译

金炉中的香烟袅袅如兽形枕头倾斜倚靠在山形装饰上,被窝里的人感觉不到寒冷。
几片花瓣飘落窗外,起初还以为是梅花凋零,误以为是冬日景象。
到了明年这个时候,我应该向东离去,乘坐藤制的轿子追赶行进的马鞍。
沿途的山水如同画屏,花鸟如堆,我们将一同抵达临安城。

注释

金炉:用黄金装饰的香炉。
兽枕:形状像动物的枕头。
敧山:倾斜如山的形态。
藤轿:用藤条编织的轻便轿子。
征鞍:行军或远行的马鞍。
临安:南宋都城,今杭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寒冷的季节里,依然温暖舒适的情景。"金炉喷兽枕敧山"中的"金炉"指的是古代用来熏香或取暖的器具,而"喷兽"则是炉上装饰的神兽,其形象威猛,常用于驱邪避凶;"枕敧山"则是一种比喻,用以形容炉火旺盛如同山一般。这些细节共同营造出一个温暖而富丽的室内环境。

接着,“衾帐不知寒”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温馨的环境中,已经不再感觉到外面的寒冷,衾帐(被子和床幔)为他提供了安全感与舒适感。"数片飞花,初临窗外,犹作坠梅看"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春天即将来临的景象,几片飘落的花瓣刚好落在窗外,但诗人却还以为是冬日里梅花的姿态,这不仅展示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隐含着对于时光流转的无奈与感慨。

"明年此际应东去,藤轿逐征鞍"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出行的预期,可能是因为公务或是探亲访友,他将坐在藤制的轿子里,一路跟随着征战的马鞍前进。这里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准备,以及他即将离开这个温暖空间的无可奈何。

最后,“山水屏中,莺花堆里,相与下临安”则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美好生活:在有山水画作的屏风之内,诗人希望能与所爱的人一起,在满是莺花的地方享受宁静安详的时光。这里的“临安”可能指的是一种心灵上的归宿或是一处具体的地名,但无论如何,它都代表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室内外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情感,以及他对于未来与过去的态度。这不仅是一次空间上的旅行,也是心灵深处的一种徜徉。

收录诗词(89)

杨泽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忆旧游

念区区远宦,带月侵晨,燃烛中宵。

在昔曾游遍,过三湘下浙,二水通潇。

小舟暂辍兰棹,羸马复鞭摇。

但旧日雄图,平生壮气,往往潜消。迢迢。

向年事,记艳质平堤,曾共听镖。

醉□游沙市,被疏狂伴侣,朝暮相招。

怎知后约难再,牛女隔星桥。

待远结双成,他时去窃千岁桃。

形式: 词牌: 忆旧游

木兰花/玉楼春

奇容压尽群芳秀。枕臂浓香犹在袖。

自从草草为传杯,但觉厌厌长病酒。

堤上路长官柳瘦。愁在月明霜落后。

须知斗帐夜寒多,早趁西风回鹢首。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水龙吟.木樨

腻金匀点繁英,好风更与花为地。

梅魂蕙魄,素馨□长,酴醾请避。

拍塞清香,远闻十里,如何藏闭。

笑东篱嫩菊,空攒细蕊,祗供得、重阳泪。

争似青青叶底。傍西窗、时复轻吹。

玉炉换骨,宝瓶熏梦,幽人睡起。

管领秋光,留连佳景,几多新意。

怕姮娥、不□蟾宫桂种,□高枝比。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风流子

行乐平生志,方从事、未出已思归。

叹欢宴会同,类多暌阻,冶游踪迹、还又参差。

年华换,利名虚岁月,交友半云泥。

休忆旧游,免成春瘦,莫怀新恨,恐惹秋悲。

惟思行乐处,几思为春困,醉枕罗衣。

何事暗辜芳约,偷负佳期。

念待月西厢,花阴浅浅,倚楼南陌,云意垂垂。

别后顿成消黯,伊又争知。

形式: 词牌: 风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