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谢毡衫》由明代诗人平显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一件新制毛衣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首联“新染滇波色未乾,毳茸香絮暖成团”以生动的色彩和触感描绘了毛衣的质地与香气,滇波色象征着云南特有的深邃而温暖的颜色,未干则暗示着刚完成制作的新鲜感,毳茸香絮则强调了毛料的柔软与香气,暖成团则形象地表现了其给予的温暖与舒适。
颔联“行春不湿杏花雨,踏雪可冲梅信寒”运用对比手法,前句描述了春天行走在湿润的杏花雨中,后句则设想在寒冷的冬日里踏雪前行,毛衣的保暖性能使得即使在恶劣天气下也能保持温暖,仿佛能抵御外界的寒冷。
颈联“捲雾远来天万里,压风高卧日三竿”进一步展现了毛衣的保暖效果,即便是在大雾弥漫、万里长空的遥远之地,或是面对强劲的风力,也能安然度过,仿佛能将寒冷与外界隔绝,让人在温暖中享受宁静的时光。
尾联“客过坐席真温厚,独愧才名亚冷官”表达了对赠予者的感激之情,客人来访时,坐在铺有温暖毛衣的座位上感到格外舒适,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虽才华横溢,但相比赠予者的慷慨与温暖,自己的才名显得微不足道。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赞美了毛衣的实用性和舒适性,也表达了诗人对赠予者的深深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谦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