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其十二)上元词

彻晓华灯照凤城。犹嗔宫漏促天明。

九重天上闻花气,五色云中应笑声。

频报道,奏河清。万民和乐见人情。

年丰米贱无边事,万国称觞贺太平。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翻译

通宵达旦的华灯照亮了凤凰城,宫中的钟声催促着黎明的到来。
在那九重天之上,能闻到花香,五彩祥云中似乎回荡着欢笑的声音。
不断传来喜讯,黄河水澄清,百姓安乐,人间和睦。
年景丰收,米价低廉,没有纷扰之事,各国举杯共庆太平盛世。

注释

彻晓:整夜,从天亮到天明。
华灯:装饰华丽的灯笼,象征繁华。
宫漏:宫廷中的计时器,古代用来报时。
五色云:象征吉祥的彩色云朵。
频报道:频繁地报告好消息。
奏河清:形容天下太平,河水清澈。
人情:人间的风俗、情感或人际关系。
年丰米贱:丰收之年,粮食价格低廉。
万国称觞:各国举杯庆祝。
太平:社会安定,没有战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祥和繁华的都市春夜景象。开篇“彻晓华灯照凤城”一句,通过对华灯的描写,展现了城市的富丽与夜晚的热闹气氛。紧接着,“犹嗔宫漏促天明”表达了一种对时光飞逝的不舍,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九重天上闻花气,五色云中应笑声”两句,则将描写提升到了超然物外的境界。九重天听得见花香,五色云里传来欢笑之声,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精神世界之美好的追求。

“频报道,奏河清”一句,可能指的是某个好消息的不断传来,或是对和平年代的歌颂。接下来的“万民和乐见人情”则强调了这种祥和气氛下的社会和谐与人民的快乐。

最后,“年丰米贱无边事,万国称觞贺太平”两句,表达了一个农业丰收、物价低廉、没有灾难的理想状态,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性的庆祝与和平。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灯火、花香、笑声等美好事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太平盛世的向往。这种向往不仅局限于个人,更是社会全体成员共享的喜悦,体现了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景。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鹧鸪天(其十三)上元词

忆得当年全盛时。人情物态自熙熙。

家家帘幕人归晚,处处楼台月上迟。

花市里,使人迷。州东无暇看州西。

都人只到收灯夜,已向樽前约上池。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

梦草池塘春意回。巧传消息是寒梅。

北枝休羡南枝暖,凭仗东风次第开。

酥点萼,粉匀腮。未攀已得好香来。

西邻且莫吹羌笛,留待行春把酒杯。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寿姑

溪水连天秋雁飞。藕花风细鲤鱼肥。

阿婆一笑知何事,怀橘郎君衣锦归。

天上月,几秋期。娟娟凉影画堂西。

堂前拜月人长健,两鬓青如年少时。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八月十九

宴罢中秋恰四朝。金炉因甚把香烧。

若非金母生今日,应是麻姑降此宵。

歌窈窕,舞娇娆。迭将寿酒酌金蕉。

椿龄柏算何须祝,名列仙班亦孔昭。

形式: 词牌: 鹧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