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三峡桥至栖贤寺沿途的壮丽景色,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历史之感。首句“断峡虹桥跨”以“断峡”与“虹桥”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峡谷的险峻,又突出了桥梁的雄伟,仿佛一座跨越天堑的彩虹,连接着两个世界。接下来,“乱山云锦张”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群山比作展开的云锦,色彩斑斓,生动地描绘出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的景象。
“深潭半青黑,古树杂丹黄”则进一步展示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命力。深潭或明或暗,古树或红或绿,两者相映成趣,既有静谧的水景,又有生机勃勃的植被,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层次的画面。
“久堕微尘劫,难开说法堂”两句,转而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这里的“微尘劫”象征着时间的漫长与无尽,而“说法堂”可能是指某种精神或文化的传承场所,难以在这样的漫长岁月中保持其原有的辉煌。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事物逐渐消逝的惋惜之情。
最后,“诸天图象在,百轴宝琳琅”以丰富的想象力收尾,似乎在说,尽管现实中的美好事物可能已经消失,但它们的痕迹、记忆或是象征,仍然以各种形式留存下来,如同珍藏的画卷一般,熠熠生辉。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文化、历史传承的一种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是一首兼具审美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