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危楼百尺对东山,帘幕秋风捲暮寒。
每向残阳新月看,几人曾此凭栏干。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高远的景象与深沉的情感。开篇“危楼百尺对东山”一句,设定了一个空间位置,读者仿佛能看到那座矗立在百尺之上的楼台,它俯瞰着东山,给人以凌云壮观之感。紧接着,“帘幕秋风捲暮寒”则描绘出室内的景象,帘幕随着秋风轻轻飘动,带来了凉意和一种淡淡的忧伤。
第三句“每向残阳新月看”转换了视角,从室内到室外,将目光投射到了那逐渐西下的夕阳以及初升的新月上。诗人通过这种视觉的变迁,传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几人曾此凭栏干”则显得更加沉思,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或许是在追忆那些曾经与自己共同站在这高楼之上,靠着栏杆眺望远方的人们。这个问题无声地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于那些已经不再身边的朋友或同伴的一种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空间与时间的巧妙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不详
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榜名美成),做过钱塘幕官,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后定居宜春。初至,讼牒颇繁,乃大书“依本分”三字,印榜四城墙壁。郡民化之,谤四厅为无讼堂
谁营僧舍近西城,今与行人作短亭。
庭下秋风花簌簌,门前春水竹青青。
国史班班有旧闻,欲将重说与郴人。
教知蔡妇潸然意,可比神仙噀酒神。
聊依枯木伴寒藤,曾为当年孔傅生。
寂寞空山穷谷里,如今文杏又争名。
结茅编竹对高丛,不种修篁不植松。
但得数枝花似雪,何须裁截伴枯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