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月楼

莫论无声与有声,登楼一听便分明。

素娥度曲凌风细,丹桂迎秋落子轻。

玉兔不知霜捣就,冰轮原许斧修成。

夜深坐对山河影,赢得窗前两耳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听月楼》由明代诗人李孟(养浩)所作,巧妙地将听觉与视觉、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首句“莫论无声与有声,登楼一听便分明”,开篇即点题,以“听”字为核心,引出对月之聆听。诗人似乎在说,无论是无声还是有声,只有登上楼台,静心倾听,才能真正理解月色之美。这既是对听月行为的强调,也是对内心体验的暗示。

接着,“素娥度曲凌风细,丹桂迎秋落子轻”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月亮比作“素娥”,她轻盈地在空中弹奏着乐曲,而“丹桂”则在秋天轻轻落下果实,仿佛是为月色伴舞。这里不仅描绘了月夜的宁静与美丽,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赞美。

“玉兔不知霜捣就,冰轮原许斧修成”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月的形象。诗人想象月球如同“玉兔”捣药,又似“冰轮”经过斧凿而成,既体现了对月之神秘与美丽的向往,也蕴含了对自然造物之奇观的赞叹。

最后,“夜深坐对山河影,赢得窗前两耳清”两句,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深夜独坐,面对窗外山河的倒影,心灵得以净化,双耳得以清净的深刻体验。这种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和谐统一,正是诗人通过听月所追求和达到的境界。

整体而言,《听月楼》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在静谧夜晚中寻求心灵安宁的渴望。

收录诗词(2)

李孟(养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年年五月长中庭,绿叶参差覆紫茎。

自与脩篁同冷淡,不随凡卉共飘零。

月移清影临书幌,风度幽香袭砚屏。

赢得诗人吟不倦,一窗凉雨诵骚经。

形式: 七言律诗

东作庄歌

朝出耕,向平田,午就饷,翳林木。

父子妇姑皆愿劳,趁我农时播嘉谷。

嘉谷有望先输官,免受催租郡吏辱。

年年常若今年耕,莫效西家卖黄犊。

形式: 古风

澉川图

澉湖新涨碧潺湲,秦驻高峰紫翠间。

拂暑烟云苍压水,过春桑柘绿弥山。

海门桴客浮何在,石屋棋翁去不还。

欲趁兰舟一登望,杏林深处草堂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自题方洲草堂

一住深山不计年,幽居风景胜平泉。

茂林芳草无行辙,流水飞花有钓船。

白发人閒将老矣,红尘梦醒益萧然。

凭谁唤起王摩诘,为写吾斋入辋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