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见月有作”为题,由元代诗人杨镒所作。诗中描绘了月夜的壮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亮的光辉与宇宙的辽阔。
首句“宇宙开尘匣,中天白露溥”,以“尘匣”比喻天空,形象地描绘出宇宙的广阔与深邃,而“中天白露溥”则点明了月光洒满天际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
接着,“一轮今夜满,四海几人看”两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当空的满月,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在这轮明月之下,有多少人能停下脚步,抬头仰望,感受这份来自宇宙深处的宁静与美好?
“雾泛银河湿,星依玉兔寒”描绘了月夜的另一番景象,雾气与银河交织,仿佛银河之水被月光照得湿润;而“星依玉兔寒”则以“玉兔”比喻月亮,暗示月光如寒霜般覆盖着星空,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清冷的意境。
最后,“素心同浩浩,顾景在云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对宇宙的敬畏之情。这里的“素心”象征着诗人纯洁无瑕的心灵,与浩瀚的宇宙相呼应,而“顾景在云端”则意味着诗人站在高处,以一种超脱的姿态欣赏着这轮明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宇宙奥秘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