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岩登览

造物蕴神巧,轩豁露真趣。

嵌空划仙掌,罅拆喷石乳。

半壁垂鲛绡,晴天洒飞雨。

扪萝不知疲,酷爱岩石古。

彼姝逝杳绝,灵虬孰能睹。

玉册閟篆籀,三坟阙难补。

徘徊挹翠浪,洗涤面尘土。

回舆带夕岚,哦诗愧吴语。

形式: 古风

翻译

大自然蕴含着神奇的巧妙,展现出真实的趣味。
山岩奇特如仙人之手刻出的掌纹,裂隙中泉水如乳汁般喷涌。
半山崖似鲛绡垂挂,晴日里仿佛洒下阵阵飞雨。
攀援藤萝不知疲倦,我深爱这古老的岩石。
那美丽的景色已消失无踪,谁能再见到那灵性的龙?
珍贵的玉册隐藏着篆文和籀书,古老的三坟文献缺失难以填补。
我在山水间徘徊,汲取翠绿的波浪,洗去脸上的尘土。
驾车归来时,晚霞映照,感叹自己吴地方言吟哦诗歌的不足。

注释

蕴:蕴含。
轩豁:开阔。
仙掌:比喻奇特的山岩形状。
罅拆:裂缝。
鲛绡:传说中的鲛人所织的细薄丝绸。
灵虬:神话中的小龙。
篆籀:古代的文字。
三坟:古代的典籍。
翠浪:绿色的波浪。
吴语:指吴地方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洪的作品,名为《仙岩登览》。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描绘一处仙境般的山水景观,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情感和赞美之意。

首句“造物蕴神巧”直接点出了大自然创造万物时蕴含的神奇与巧夺天工,展开了整个诗篇的主题。接着“轩豁露真趣”,则是进一步强调这种自然之美不仅在于表面,更有其深邃的内涵。

以下几句“嵌空划仙掌,罅拆喷石乳”、“半壁垂鲛绡,晴天洒飞雨”,通过对山石、飞瀑等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诗人表现了自己对于这些自然之美的惊叹和欣赏。其中“嵌空划仙掌”中“嵌空”二字生动地描绘出岩壁之间那仿佛天然雕刻出的神态,而“罅拆喷石乳”则形象地展现了山涧间水流穿石的奇观。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对瀑布与云雨的联想,增添了一份仙境般的幻觉。

诗人在描写这些景物时,并不仅仅停留在视觉上的欣赏,更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扪萝不知疲,酷爱岩石古”所示,诗人对这片古老山水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而后面的几句“彼姝逝杳绝,灵虬孰能睹。玉册閟篆籀,三坟阙难补”,则是诗人对于仙境中某种超自然力量的感慨和向往,以及对历史遗迹的留恋与哀思。

最后,“徘徊挹翠浪,洗涤面尘土。回舆带夕岚,哦诗愧吴语”则是诗人在这山水之间徘徊的情景,以及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所感所思。其中“徘徊挹翠浪”表现了诗人在自然风光中徜徉忘返的惬意,而“洗涤面尘土”则隐含着诗人希望通过这次登览,洗净心灵的愿望。结尾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文学造诣自谦,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通过其精致的笔触,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既神秘又宁静的仙境世界。

收录诗词(401)

李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庆陵季文尚书休致会者三十一人各赋诗

尚书妙德望,曳履闻直声。

献纳雨露边,斯文有统盟。

重席侍经幄,藻鉴持铨衡。

不惮推毂士,规摹汉西京。

五色深补衮,三入厌承明。

欻起莼鲈思,径作吴松行。

名位九牧耸,富贵一毫轻。

徜徉霅溪上,结庐依化城。

摆落轩冕累,白屋倒屣迎。

实际契禅宗,虚静合仙经。

圣朝亟图旧,世臣重典刑。

苍生望东山,盐梅待调羹。

引年章屡却,勇决非矫情。

雍容进退间,夷惠和且清。

出纶冠奎文,安车示尊荣。

乐天宅池台,翁仲金馀籯。

公贵无留资,韩宣有卿名。

时方需大老,复当佐升平。

它年秉旄地,堂上有奇兵。

恢复还旧都,翠华驾云亭。

贱子荷英盼,鍊句愧阴铿。

请歌公归兮,盍使季札听。

形式: 古风

次韵子济兄送行

春草年年愁望匀,鸰原鼎足叹离分。

恶诗恨别江南社,驽马惭辞冀北群。

细雨催行将食冷,片帆归省待风薰。

赠言况得珠玑句,笔陈翩翩妙五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池水久涸雨后生莲偶作

绕郭荷花泛画船,枯池忽见叶田田。

艰生颇似石间柏,罕喻真成陆地莲。

要看露香明菡萏,不辞汲水弄漪涟。

况逢小雨临清晓,已见琼珠碎又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纪行杂诗(其二)

水宿荒村夕照间,奔流怪石斗潺潺。

白醪似蜜聊供醉,过尽严陵大浪滩。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