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兰芳引.洗钵池中有赠

客里无憀,瞥见处、绣帘斜轴。

恰暮雨潇潇,低唱伤心人曲。

相逢却扇,板桥西、数枝春竹。

正笼中鹦鹉,叫醒一窝红玉。

携上吴装,一声欸乃,碧天如沐。

爱香藕花轻,偏打向船窗簌簌。

娇歌妙舞,明眸曼睩。记昨宵、水色半城都绿。

形式: 词牌: 蕙兰芳引

鉴赏

这首《蕙兰芳引》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与意境的画面。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客居异乡的孤独与偶遇的美好瞬间。

“客里无憀”,开篇便点出词人的孤独与无聊,身处异乡的寂寞感油然而生。“瞥见处、绣帘斜轴”,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偶然的相遇如同一抹亮色,点亮了词人心中的孤寂。接着,“恰暮雨潇潇,低唱伤心人曲”,通过自然景象的渲染,营造出一种哀愁的氛围,与人物的情感相呼应。

“相逢却扇,板桥西、数枝春竹”,这一句描绘了相遇的场景,春竹的生机勃勃与人物的相遇形成对比,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希望。“正笼中鹦鹉,叫醒一窝红玉”,鹦鹉的叫声打破了宁静,仿佛是命运的安排,唤醒了心中的美好。

接下来,“携上吴装,一声欸乃,碧天如沐”,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声音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愉悦与放松,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洗涤了一遍。“爱香藕花轻,偏打向船窗簌簌”,这一细节描绘了人物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惬意。

最后,“娇歌妙舞,明眸曼睩。记昨宵、水色半城都绿”,通过歌声、舞蹈、眼神的描绘,展现了人物的活力与魅力,同时也暗示了夜晚的美丽景色,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词人在异乡遇到美好瞬间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孤独与哀愁,也有惊喜与欢愉,充满了生活的哲理与美感。

收录诗词(1701)

陈维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 字:其年
  • 号:迦陵
  •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625~1682

相关古诗词

早梅芳近.咏玉蝶梅

整偏佳,斜更好,风格那能到。

粉笺欲赋,除是多才李清照。

亭亭情意厚,袅袅腰肢小。

正入春阴重,白处妆楼晓。

梦无凭,愁不了,从古江南道。

天寒日暮,此意惟花堪共表。

文犀慵再掠,金鸭羞轻抱。撚梅花,今年驿使杳。

形式: 词牌: 早梅芳

簇水.春雪

有影无声,小楼一夜堆琼稷。

撒盐萦絮,舞遍天涯六出。

最爱轻松纤软,雅称红闺客。遮不住、空青帘翼。

春阴积。怪此际、晓寒何重,围红兽、偎窗隙。

楼前莫管,一任腾腾瑟瑟。

且瀹鲍家香茗,雪水倾来白。

红日照、消入一池深碧。

形式: 词牌: 簇水

步月.本意

小市门东,板桥巷北,暗中瞥见芳姿。

明眸腻脸,夜静漾帘衣。

碧柳映、几层衫子,红蕖露、一辆鞋儿。

斜靠著、江梅一树,刚到半开时。

铜驼街又敞,奈珠屏似水,此恨谁知。

弄春纤、香橙代解,回秋水、罗帕亲携。

归去也,一钩春月水仙祠。

形式: 词牌: 步月

鱼游春水.春阴闺思

尽日香闺悄,才縆额东风料峭。

可惜红芳,如此匆匆过了。

做暝遥天浑似墨,妆阴野水愁难晓。

独对菱花,横波淼淼。惆怅更谁知道。

漫消受、绿篝烟袅。何日剪破层阴,依然春好。

料得藁砧愁远泊,也无灯火来相照。

怪底今宵,黄昏偏早。

形式: 词牌: 鱼游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