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咏窝丝糖,糖出旧内遗制,今一白头老监尚能为之,然已退居西山,恐此后便成广陵散也

是何人、丝丝糅熟,螺蚊一缕堪理。

铜驼阅尽兴亡泪,只向筵前争嗜。春灯市。

犹曾记、天街夜静龙楼底。茫茫对此。

叹头白宫人,昔难觅处,弱雪又沾齿。

松如许,休问厨娘食品,漫怜旧监遗制。

饧箫轻弄东风软,好请玉卮娘子。浑难似。

且说与、饼师可似闽中荔。南朝轶事。

看腻粉堆盘,老饕狂叫,剪却愁肠细。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种传统美食——窝丝糖,通过对它的制作过程和历史背景的追溯,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丝丝糅熟,螺蚊一缕堪理"形象地展现了糖的精细工艺,犹如古时宫廷中的精致技艺。"铜驼阅尽兴亡泪"暗寓历史沧桑,而今仅剩一老监能制作,寓含着对传统手艺后继无人的忧虑。

"春灯市,犹曾记、天街夜静龙楼底"回忆起昔日繁华景象,与今日老监的孤独形成对比。"头白宫人,昔难觅处,弱雪又沾齿"流露出对往昔宫廷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接下来,词人感叹松龄虽长,但不再关心食物,只因旧日监制的窝丝糖如同"闽中荔"般珍贵。

最后几句,"看腻粉堆盘,老饕狂叫,剪却愁肠细"描绘了食客对美食的狂热,同时也借老监之口表达了对传统技艺可能消失的深深忧虑,将词的主题推向高潮,寓意着一种文化传承的危机感。整体上,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富有历史韵味。

收录诗词(178)

徐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鞠庄、拙存,晚号枫江渔父。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入史馆纂修明史。因忤权贵,二十五年归里后,东入浙闽,历江右,三至南粤,一至中州。游历所至与名流雅士相题咏。康熙皇帝南巡,两次赐御书,诏原官起用,不肯就。卒年七十三

  • 字:电发
  • 号:虹亭
  • 籍贯:吴江(今属江苏苏州)
  • 生卒年:qiú )(1636~1708

相关古诗词

河满子.春夜棠村公席上观小伶演剧,同蛟门赋

小部钧天夜奏,听来如醉春酲。

赢得司空曾见惯,偏爱杜牧多情。

记取当筵红豆,能消几束吴绫。

锦瑟初停再鼓,琼丹细酌还倾。

剩有鲛人珠一颗,彩鸾驾出云軿。

惆怅马融帐底,风流那减安陵。

形式: 词牌: 河满子

菩萨蛮.题蝶庵词,寄阳羡史云臣

浓阴欲洗桐花甃。旗亭一曲抛红豆。

唱到蝶庵词,开残芍药时。子规啼不住。

归梦牵人去。烟艇几时移。从君罨昼溪。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秋霁.九日灵佑宫登高,和棠村公作

戏马台荒塞雁杳,珠宫罩却烟霭。

市上吹箫,垆头击筑,旧日酒徒谁在。

朝衫典却,祇馀双鬓西风外。

嗟索米,辜负题糕,触目愁无赖。

呜驺喜至,佳客携樽,宣武风流叹难再。

倚高寒、帝京千里,桑乾水绕浑如带。

休蹙眉心远黛。

且凭杰阁,西山爽气飞来,萧萧落木,静闻天籁。

形式: 词牌: 秋霁

浪淘沙.咏万年冰

玉柱一重重。不响净琮。水晶殿阙晓朦胧。

钩取莹莹方寸铁,何处蛟宫。香雪满帘风。

寒压芙蓉。绿云轻刻小金虫。

移向妆台偎翠袖,巧夺天工。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