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三首(其三)

吁嗟两楹奠,圣殁微言绝。

战国诸子兴,大道几灭裂。

劫灰出秦燔,六籍半残缺。

皇皇孝武诏,群言罢一切。

别白定一尊,万世循轨辙。

遗书一萌芽,众儒互拾掇。

异同晰《石渠》,讲习布绵蕝。

戴凭席互争,五鹿角娄折。

洎乎许郑出,袖然万人杰。

宋儒千载后,勃窣探理窟。

自诩不传学,乃剽思孟说。

讲道稍僻违,论事颇迂阔。

万头趋科名,一意相媚悦。

圣清崇四术,众贤起颃颉。

顾阎辟初涂,段王扬大烈。

审意得古训,沈晦悉爬抉。

读史辨豕亥,订礼分袒袭。

上溯考据家,仅附文章列。

儒于九流中,亦祇一竿揭。

矧又某氏儒,涂径各歧别。

均之筐箧物,操此何施设?

大哉圣人道,百家尽囊括。

至德如渊骞,尚未一间达。

区区汉宋学,乌足尊圣哲。

毕生事赞仰,所虑吾才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黄遵宪创作,名为《感怀三首(其三)》。诗中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思想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后世学术流派的反思。

首句“吁嗟两楹奠,圣殁微言绝”,感叹圣贤去世后,他们的言论和智慧逐渐消失。接着,“战国诸子兴,大道几灭裂”描绘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景象,但同时也暗示了真理和大道面临被分裂和模糊的风险。

“劫灰出秦燔,六籍半残缺”描述了秦朝焚书坑儒后的惨状,大量经典文献毁于一旦,知识传承受到严重破坏。“皇皇孝武诏,群言罢一切”则提到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禁止其他学说,形成了一元化的文化格局。

“别白定一尊,万世循轨辙”表明在汉武帝的政策下,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影响深远。“遗书一萌芽,众儒互拾掇”指出了在儒家思想主导下,学者们开始搜集整理古籍,试图恢复传统文化。

“戴凭席互争,五鹿角娄折”通过比喻,描绘了学者们在学术争论中的激烈场面。“许郑出,袖然万人杰”赞扬了许慎和郑玄等学者对学术的巨大贡献。

“宋儒千载后,勃窣探理窟”转向宋代,指出宋代理学家深入探讨哲学问题。“自诩不传学,乃剽思孟说”批评了一些学者过度依赖前人理论,缺乏原创性。

“讲道稍僻违,论事颇迂阔”指出宋儒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局限性。“万头趋科名,一意相媚悦”讽刺了当时学者追求功名利禄,丧失学术本真。

“圣清崇四术,众贤起颃颉”描述了清朝对儒学的重视,众多学者相互竞争。“顾阎辟初涂,段王扬大烈”赞扬了阎若璩和段玉裁等学者在考证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读史辨豕亥,订礼分袒袭”强调了历史考证和礼仪研究的重要性。“上溯考据家,仅附文章列”指出学者们在学术研究上的努力,但往往局限于文字和文献。

“儒于九流中,亦祇一竿揭”表达了对儒家地位的反思,认为它只是众多学术流派之一。“矧又某氏儒,涂径各歧别”进一步指出不同学派之间的分歧。

“均之筐箧物,操此何施设?”提出疑问,探讨如何在众多学术流派中选择和应用正确的知识。“大哉圣人道,百家尽囊括”强调圣人之道的博大精深,能够包容各种学说。

“至德如渊骞,尚未一间达”表示尽管圣人之道深邃,但仍有许多未被完全理解的地方。“区区汉宋学,乌足尊圣哲”对汉宋学的评价不高,认为它们不足以代表圣人的智慧。

最后,“毕生事赞仰,所虑吾才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学术追求的谦逊态度,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自我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和学术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黄遵宪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学术发展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乙丑十一月避乱大埔三河虚四首(其一)

六月中兴洗甲兵,金陵王气复升平。

岂知困兽犹能斗,尚有群蛙乱跳鸣。

一面意开逋寇网,三边不筑受降城。

细民坚壁知何益,翘首同瞻大帅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乙丑十一月避乱大埔三河虚四首(其二)

《南风》不竞死声多,生不逢辰可若何!

人尽流离呼伯叔,时方灾难又干戈。

诸公竟以邻为壑,一夜喧呼贼渡河。

闻说牙璋师四起,将军翻用老廉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乙丑十一月避乱大埔三河虚四首(其三)

星斗无光夜色寒,一军惊拥将登坛。

争功土聚沙中语,遇敌师从壁上观。

谁敢倚公为砥柱,可怜报国只心肝。

东南一局全输却,当局翻成袖手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乙丑十一月避乱大埔三河虚四首(其四)

七年创痛记分明,无数沙虫殉一城。

逐鹿狂奔成铤走,伤禽心怯又弦惊。

爷娘弟妹牵衣语,南北东西何处行?

一叶小舟三十口,流离虎穴脱馀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