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五首(其五)

杞国天柱倾,哀我鞠子疚。

苍鹅飞冲天,妖星大如斗。

帘下玉床移,山摧石鳌负。

河南吊遗黎,原野骨未朽。

北邙望孤陵,古木叫猿狖。

朔风吹尘沙,天寒薄翠袖。

南云山万重,去去莫回首。

形式: 古风

翻译

杞国的支柱似乎要倒塌,使我深感忧虑。
乌鸦飞上天空,那颗邪恶的星星大得像斗一样。
帘后的玉床似乎在移动,山石像是被巨鳌背负着。
我在黄河之南悼念遗民,田野中尸骨还未腐朽。
在北邙山上眺望孤独的陵墓,古木间猿猴哀鸣。
北方的寒风吹过,卷起尘土,天气寒冷,仿佛连翠绿的衣袖都承受不住。
南方的重重山峦,你离去时切勿回头。

注释

天柱:比喻国家的支柱。
鞠子:诗人自比,或指忧患中的人民。
妖星:象征不祥的事物。
遗黎:流离失所的民众。
北邙:古代洛阳北郊的名山。
翠袖:女子的绿色衣袖,代指温暖和柔弱。
去去:离去,离开。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哀伤和苍凉气息的诗,描绘了一场灾难后的荒凉景象。诗人以“杞国天柱倾”开篇,借此形容国家的动荡不安,如同天柱倾倒一般,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切关怀和忧虑之情。

“哀我鞠子疚”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民众苦难的哀叹。这里的“鞠子”指的是普通百姓,他们在灾难中备受煎熬,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

接下来,“苍鹅飞冲天,妖星大如斗”两句,通过描写奇异的自然现象,增添了一种末日来临的紧迫感。苍鹅代表着不详之兆,而妖星则是灾难的预兆,它们在天空中出现,如同斗大的恐怖景象。

“帘下玉床移,山摧石鳌负”两句,则转而描绘了一种毁灭后的荒凉。帘帐下的美好如同梦幻般消散,而外界的山河却在灾难中崩塌,巨石与怪兽般的岩石堆积,如同世界末日一般。

“河南吊遗黎,原野骨未朽”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或灾害中受难百姓的深切哀悼。河南省内,幸存者在悲痛中吊唁死者,而广阔原野上,枯骨尚未腐烂,反映出生命的脆弱与死亡的普遍。

“北邙望孤陵,古木叫猿狖”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凄凉之感。北邙山下的皇家陵墓,现在只剩下孤独的影子,而古树间传来猿狖的悲鸣声,增加了一种时间流逝与生命消亡的苍凉。

“朔风吹尘沙,天寒薄翠袖”两句,更进一步描绘了严冬时节的萧瑟景象。北方的凛冽之风卷起尘土和沙粒,空气中的寒意直透骨髓,而诗人身着单薄的翠绿色长袖,感受着深秋或初冬的彻骨凉意。

最后,“南云山万重,去去莫回首”两句,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过往的无奈与放弃。南云山层峦叠嶂,如同历史的沉重叠加,而诗人在离开时,不忍心回头望去,只能带着对过去的一切深情,继续前行。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民众与自然界的深刻关怀,以及面对灾难后的无力感和哀伤之情。

收录诗词(527)

何梦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 籍贯:淳安

相关古诗词

拟古五首(其四)

封狼藐万里,风雪饶阴山。

地荒走蛇豕,俘絷去不还。

高门谁氏子,受驱牧猳犍。

去时纨裤敝,毡毳不蔽寒。

夜夜望北斗,不逐南箕旋。

父母生我初,拊我掌股间。

岂意越在兹,抚身空自怜。

形式: 古风

拟古五首(其三)

万马萧萧来,万矢的的鸣。

蛾眉逐羁絷,泪尽眦血零。

偷生愧夫天,宁死化鬼燐。

昭质誓不污,九死志靡徵。

红玉随剑光,晶荧贯列星。

遗胔葬蝼蚁,冢墓高娲陵。

形式: 古风

拟古五首(其二)

生为结发婚,死为同穴鬼。

岂意冰上缘,沦没隔万里。

半镜随尘沙,嫁衣在巾笥。

红丝倘未绝,白首尚归止。

心随碣石云,泪落铜盘水。

云飞会南来,水流还北注。

此生不可期,心期勖来世。

形式: 古风

拟古五首(其一)

木落不离根,菊槁不离枝。

人怀父母心,岂愿生别离。

皇路謇幽蔽,民用婴百罹。

南枝栖越鸟,忍逐北风飞。

北风藐万里,分此无回期。

骨朽化为尘,魂魄将南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