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王士元的《读史杂咏十首(其三)》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描绘当涂衰落之际,琅琊王司马睿在乱世中的抉择,讽刺了时局变迁和人物忠诚度的转变。首句“当涂既衰典午起”暗指东晋初年,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朝,而“贼臣劝进纷如蚁”则形象地描绘了权臣们的拥戴与逼迫。
琅琊王司马睿在寒冷天气中“天寒叩冰冰跃鲤”,象征他坚毅不屈的性格。然而,“当时不肯拜晋王”表现了他的犹豫和坚守,与后文“今日公然屈膝矣”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他在形势逆转后的妥协。
诗中以“荃蕙为茅鸾为鸮”比喻忠臣变节,暗示即使像陈情令伯这样的名臣,也未能始终如一地保持忠贞。最后的“吁嗟乎”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人心易变的感慨。
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强,借古讽今,具有深刻的道德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