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彭在西林寺渡江送别友人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禅宗精神的深刻感悟。
首句“渡江送行人,我行亦清兴”,点明了送别的情景与诗人内心的宁静愉悦。接着,“草木春路赊,斜斜复整整”描绘了春天路上草木繁茂的景象,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独造此宝坊,深稳庭宇静”则转入对西林寺的描写,强调了寺庙的庄严与宁静,以及诗人独自造访的特殊感受。“复阁衬烟霞,疏林泄钟磬”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环境,烟霞与钟声交织,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残僧涩对人,短童工汲井”描绘了寺庙中的僧侣与孩童的生活场景,虽简朴却充满和谐。最后,“杖屦若能神,迥知兹游胜”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的深刻印象和对其精神价值的肯定。
“楹间盘硬语,怪底光炯炯”则可能是对寺内某处的描述,或是对某种特别的仪式或对话的感慨,其中蕴含着对智慧与真理的追求。“追还曾高风,熟复发深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高尚风气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深刻思考的激发。
“来归十阳秋,足不践斯境”表明诗人对西林寺的深厚情感,即使多年未至,心中仍难以忘怀。“猿鹤情未忘,拾松来煮茗”则以猿鹤象征自由与超脱,表达诗人希望像它们一样,远离尘嚣,享受自然之乐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深刻的内心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追求与理解,以及对美好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