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
南楼谁宴赏,丝竹奏清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中秋夜的美丽图景。"秋景今宵半"表达了秋天的景色在当晚达到了一种高峰,"天高月倍明"则形象地描述了夜空之所以格外清晰,是因为秋季晴朗无云,让人们有机会更清楚地观赏到明亮的月光。"南楼谁宴赏"让人联想到某个富贵之家或官府中的高大楼阁上,正举行着宴会,而"丝竹奏清声"则是对那宴会中音乐表现,"丝竹"泛指弦乐和管乐,"清声"传递出一种清新悦耳的音色。
诗人汪洙通过这几句话,不仅描绘了景色,更触及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展现了中秋之夜人们的欢聚与艺术享受。诗中的意境淡雅宁静,情感表达含蓄而不失细腻,体现出宋代文人对自然美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感情。
不详
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其幼颖异,九岁能诗。父,汪元吉,曾任鄞县县吏。在王安石任鄞县县令时,因看重汪元吉的为人,特把汪元吉推荐给转运史,叫汪元吉负责明州府的法律方面(司法参军)的事务
指点縠江水,遥认作琼醅。
介公眉寿,年年倾入紫霞杯。
寿与江流无尽,人在壶天不老,谈笑领春回。
昨夜瞻南极,列宿拱中台。补天工,取日手,济时材。
不应勇退,归来绿野宴瑶台。
天要先生调燮,人要先生休养,虚左待重来。
再捧长生箓,依旧面三槐。
诗书流泽自宫墙,祀谨先贤配孔堂。
黄道中天临下土,清时群牧盛维扬。
固应奕世思功德,曾与皇家作栋梁。
生晚敢斯师轨躅,寒泉一勺荐春觞。
乾坤老我头先白,山水无情眼自青。
三十六峰藏不得,小窗趺坐看图经。
谁能鍊得娲皇石,我亦叫开阊阖门。
早起蒙天微一笑,依然云气薄昆崙。